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消费和谐度的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0 03:14

  本文选题:投资 + 收入 ; 参考:《消费经济》2014年01期


【摘要】:本文根据和谐管理理论,提出了从消费与投资的关系、消费与收入分配的关系、消费者自身消费的协调三方面对消费和谐的指标体系进行构建,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我国消费系统的和谐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的消费系统和谐度较低,需要从路径和制度进行大力调整,其对于促进我国消费和谐、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harmonious manag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consumption harmony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invest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umption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consumers' own consumption. And us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calculate the harmonious degree of our country's consumptio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rmonious degree of consump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low and it needs to be adjusted vigorously from the path and system.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nsumption harmony and the virtuous circle of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湖南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文启湘,冉净斐;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和谐:和谐性及其测度[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8期

2 马伯钧;;消费和谐释义[J];消费经济;2007年02期

3 李松龄;何文举;;市场、所有制与消费和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艳;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和谐消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晋玲;;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基于VEC模型的实证研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孟秋菊;;消费和谐内涵辨析[J];党史文苑;2008年20期

3 孟秋菊;;对消费与自然环境失谐的审视[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吴保刚;蔡敏华;葛苗苗;;杭州大学生自助游市场分析[J];硅谷;2008年15期

5 孟秋菊;;对消费与经济增长失谐的审视[J];改革与战略;2008年10期

6 陈海波;朱华丽;刘洁;;江苏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协整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2期

7 刘东皇;孟范昆;;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结构性特征[J];商业研究;2012年10期

8 杜俊平;叶得明;;基于VAR模型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9 李继刚;;西藏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对第三产业的影响[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刘琳;刘沛;;城镇居民消费与产业经济增长的相关分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马成文;余华银;张志平;;居民消费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效应分析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齐亚红;消费正义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吴薇;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姜涛;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升级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邬德政;中国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李翔;陕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隋牧蓉;马克思消费理论视域下的中国和谐消费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静;湖南省农村留守居民消费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涛强;河北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杜会永;我国居民食品消费升级与食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4 杜伟杰;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5 周亚茹;实现消费和谐的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邵大为;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7 安丽雅;电子商务系统和谐度测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郝正亚;河北省居民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关联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9 余晓春;1978—2005年中国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徐铁光;论和谐消费[D];湘潭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滨荣;可持续消费与清洁生产:同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1期

2 ;可持续消费,,我们的共同挑战[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1996年04期

3 郑永奎;消费正义与人的存在和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2002年04期

4 范玉吉;;论奢侈性消费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J];东岳论丛;2006年04期

5 王济干,张婕,董增川;水资源配置的和谐性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6 沈菊琴,王英,陆庆春;工程移民系统和谐性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陈虎强;论面子观念──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1期

8 徐战;;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和谐消费[J];江汉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李雨燕;黄波;;社会和谐呼唤消费正义[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文启湘,冉净斐;消费和谐论:面向科学发展观的消费理论[J];经济学家;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吕文林;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环境问题[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张兴桥;消费异化与消费伦理[D];吉林大学;2004年

3 徐瑞蓉;可持续消费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爱丰;消费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齐亚红;消费正义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敏;中国当代居民和谐消费方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郑哲;罗尔斯正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公平正义[D];延边大学;2005年

2 申桂荣;论和谐消费伦理[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孟叶;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消费观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宋开元;可持续消费视角下的居民消费方式变革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徐铁光;论和谐消费[D];湘潭大学;2008年

6 齐蓓;论现代和谐消费理念[D];西北大学;2009年

7 张勇;和谐型消费伦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都;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永兵;;对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原因的再认识——兼评关于居民消费率下降原因的几种流行观点[J];财贸经济;2005年12期

2 曹华;;改善投资、消费、出口的比例关系促进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5期

3 ;中国人的钱袋:站在今天看明天[J];财会月刊;2001年15期

4 赵汇;正确认识我国居民的个人收入分配差距[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1年02期

5 于文涛;;当前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05期

6 朱凤果;;影响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01期

7 王冬青;;当前我国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问题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1期

8 于文涛;;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成因及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9 郭克莎;;我国投资消费关系失衡的原因和“十二五”调整思路[J];开放导报;2009年06期

10 周洁;;从金融危机探析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问题[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秀玲;柳杨;;政府行为外部性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2 张勇格;;试论就业对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实;;中国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及协调发展[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韩翠翠;;基于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扈兵;;收入分配的新理念:初次分配也要注重公平[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宜勇;池振合;;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金雁;;公平与效率:对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8 戴武堂;李君安;;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思考[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李萌;王勇;;新时期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及对策[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白月仙;;浅谈收入分配公平[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徐寿松、姚玉洁、胡作华;长三角城乡居民“财富鸿沟”在缩小[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李强;要防止收入差距太大和太小两种极端[N];北京日报;2006年

3 ;三成人感叹收入差距太大[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 易宪容;收入差距拉大可怕在哪?[N];上海金融报;2006年

5 宫希魁;做大“蛋糕”让更多人分享[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6 赵振华;如何看待我国的贫富分化[N];解放日报;2005年

7 周锦尉;重视收入差距的“黄牌警示”[N];解放日报;2007年

8 任启兴;切实解决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N];华兴时报;2010年

9 寇红;应抑制政府投资率上升较快的势头[N];中国税务报;2006年

10 朱相远;树立现代共富观[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鹏;收入差距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张影强;我国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陈春良;中国转型期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的动态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周兴;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流动、收入差距与社会福利[D];南开大学;2010年

5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6 李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孙业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朱云章;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任红艳;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赵兴罗;中国转型期居民收入差距调节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洁;河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关继荣;试析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戴薇;收入差距的成因以及对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杜蕾;城市居民男女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单其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程度及影响因素[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丽莎;政府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组合[D];西南大学;2011年

7 赵欣欣;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 樊园杰;出口贸易对中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邵同尧;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10 赵九菊;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426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426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8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