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溢出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东部、中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
本文选题:知识产权保护 + 技术溢出 ; 参考:《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7期
【摘要】:在GP指数的基础上,引入执法力度,对中国各区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行测算;将知识产权保护引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基于技术溢出视角,对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效率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不同途径的技术溢出,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同影响。其中,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产生了正向影响;而西部地区由于以模仿创新和要素投入为主要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各种途径的技术溢出影响较弱。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GP index, we introduce law enforcement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and introduc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to the endogenous economic growth model, and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we introduce it to eastern China. The economic growth efficiency of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tested empir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cts on different ways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has different effects on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mong them, i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eastern region, while the west region has a weak impact on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of various ways because of the imitating innovation and the input of elements as the main economic growth mode,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山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73196) 山西省社科联重点项目(SSKLZDKT2013071)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PSSR) 山西农业大学哲学社会课题(2013228)
【分类号】:F124;F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余长林;;知识产权保护与我国的进口贸易增长:基于扩展贸易引力模型的经验分析[J];管理世界;2011年06期
2 林毅夫;张鹏飞;;适宜技术、技术选择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3 韩玉雄,李怀祖;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定量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5年03期
4 赖明勇 ,包群 ,阳小晓;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5 谢建国;周露昭;;进口贸易、吸收能力与国际R&D技术溢出: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平,彭治安;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安阳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孙艳红;;国际贸易对中外双向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23期
3 彭新敏;吴晓波;;基于全球价值链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刘志彪;张杰;;Export determinants study reveals strategy’s weaknes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1期
5 闫付美;;金融市场效率与FDI效应关系在中国的经验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4期
6 葛和平;吴福象;;跨国公司R&D投资与我国经济增长[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7 汪旭晖;黄睿;;FDI溢出效应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9期
8 李姝;刘殿和;;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9 杨俊;李晓羽;杨尘;;技术模仿、人力资本积累与自主创新——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5期
10 易先忠;;技术差距双面效应与主导技术进步模式转换[J];财经研究;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邦国;朱慧;;专利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专利制度测量指标体系的协整分析与因果检验[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田曼莉;;中国实施TRIPs协议的问题和对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3 刘正良;刘厚俊;;人力资本门槛与 FDI 效应吸收——中国地区数据的实证检验[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曹小霞;;江西人力资本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沈国兵;刘佳;;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名义水平及实际强度[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田曼莉;;中国实施TRIPs协议的问题和对策[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正良;桑光淇;;中国人力资本影响FDI效应吸收的区域差异[A];“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林辉;苏碧娟;;我国进口机械设备的技术含量及其技术溢出效应[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9 徐斌;;廊坊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技术与经济关系问题[A];基于对接京津的科技创新与环首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黎萤;池仁勇;林智同;;影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雷国雄;不确定性、创新不足与经济演化[D];暨南大学;2010年
4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谭伟生;中部地区利用FDI质量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夏李君;影响利用外资质量因素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丁重;政府干预与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丘国强;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美宏观经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汪俊;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余昌龙;技术差距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晶;国际进口、外国直接投资、外国专利申请与我国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祝鹏飞;医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莹;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西;FDI技术溢出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赵华;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谢阿敏;国际技术扩散对中国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宁;国际科技合作知识产权保护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国华;我国吸收国际产业转移中人力资本流动的溢出效应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9 夏文彬;我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吴菲菲;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及实证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寅初;黄凌云;;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对进口贸易渠道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15期
2 梁红英;余劲松;;知识产权保护与出口贸易:基于2000—2006分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10年03期
3 汤文仙,韩福荣;三缺口模型:对双缺口模型的修正──对中国利用外资行为的合理解释[J];当代经济科学;2000年05期
4 薄文广;;外部性与产业增长——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1期
5 王志鹏,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4期
6 李金滟;宋德勇;;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集聚经济——基于中国地级单位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2期
7 范剑勇;石灵云;;产业外部性、企业竞争环境与劳动生产率[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8 郑哈哈;袁懿;;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15期
9 许和连;王艳;邹武鹰;;人力资本与国际技术扩散:基于进口贸易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黄先海,石东楠;对外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测度与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鞍钢 郑京海;[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贵勇;;上海不同特征外商直接投资溢出效应比较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徐达;;浅析国际技术转移中的技术溢出效益[J];消费导刊;2007年07期
3 周剑;范方志;;外资技术溢出的知识积累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7年04期
4 杨玲雅;;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商业经济;2007年04期
5 李春顶;;技术溢出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形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党兴华;郑登攀;;技术溢出情况下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非对称博弈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10期
7 蔡虹;孙顺成;;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经济效应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黄凌云;徐磊;;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我国的影响——基于工业制成品部门的GTAP模型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3期
9 高大伟;周德群;王群伟;;国际贸易、R&D技术溢出及其对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J];管理评论;2010年08期
10 赵春明;郭界秀;;进口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综述[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方华;李守芹;;FDI技术溢出、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昌林;;技术溢出效应与产业科技竞争力计量模型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彭中文;何新城;;空间集聚、技术溢出与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装备制造业面板数据分析[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田季员;安实;张少军;于木林;;基于投资跳扩散的研发项目投资决策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邱斌;潘凌燕;孙少勤;;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工资效应综述[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仕辉;;研发合作博弈分析[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周彩红;;基于协整与脉冲响应函数的FDI溢出效应分析——以长三角制造业为例[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8 李勇;;上海工业企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分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9 于珍;;外商直接投资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计量关系分析[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永涛;;金融发展、FDI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门槛模型分析——兼论政府鼓励创新的金融政策导向[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张二震;昆山发展之路及其思考[N];新华日报;2006年
2 任达;中外学者研讨创新微观实证分析[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记者 覃世默;我区六大措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广西日报;2006年
4 记者 陶克强 南湖区新闻采编中心 金骏;产业集聚引来“百鸟投林”[N];嘉兴日报;2006年
5 何怀文;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形势分析(之一)[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6 刘青海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记者 姚小;外资研发中心助推城市转型[N];无锡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宁进;关联产业间技术溢出的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朱佩枫;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测度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沈克华;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5 张瑛;国际技术溢出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6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靳娜;中国FDI技术溢出影响因素与渠道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8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孙彩虹;技术溢出下企业合作研发博弈分析与协同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10 于珍;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齐震;外资、进口和技术溢出[D];辽宁大学;2012年
2 王菁;地理距离和技术距离对中国省际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刘佳;产学研合作技术溢出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4 李德扬;跨国公司技术溢出对我国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影响[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5 朱中国;存在技术溢出的供应链合作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胡晓华;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赵若旭;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分析[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8 李坚青;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私营制造业的技术溢出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9 张德功;中国区域间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姜爱国;FDI技术溢出与辽宁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429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42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