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产业转移类型与承接地环境的耦合分析——基于泛长三角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8-07-15 20:53
【摘要】:以泛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为研究样本,探寻产业转移类型与承接地环境之间的内在耦合规律。研究发现,不同产业转移类型与承接地环境的相关性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承接地的市场化水平对成本推动型产业转移呈现出显著的负影响,承接地的市场化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产业的承接;区域梯度差异不是所有类型产业转移的必要条件,在资源推动型产业转移中转移地和承接地间的产业梯度差异表现并不显著;此外,市场推动型产业转移的关联程度要显著高于成本推动型和资源推动型的产业转移。
[Abstract]:Taking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pan-Yangtze River Delta as the research s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herent coupling law between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type an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undertaking area.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the environment of the place of undertaking, mainly as follows: the market-oriented level of the undertaking land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ost-driven industrial transfer.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marketization is, the more disadvantageous the industry is; the regional gradient difference is not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all types of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the industrial gradie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nsfer site and the undertaking land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resource-driven industrial transfer. In addition, the correlation degree of market-driven industrial transfer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st-driven and resource-driven industrial transfer.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合肥工业大学;
【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招标项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能力研究”(项目编号:2011GXS2D023,主持人:杨善林)
【分类号】:X22;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2 金煜;陈钊;陆铭;;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3 卢根鑫;试论国际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及其效应[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4年04期

4 郭元f^;常晓鸣;;产业转移类型与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方式转变[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5 张春法;冯海华;王龙国;;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统计研究;2006年12期

6 宫美荣;韩增林;;辽宁省海洋产业集群与产业关联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钊;;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汪洋;卢淼;;产业转移中皖江承接地承接效率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闫鸿鹂;;论国际分工、产业转移与我国产业发展战略[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4 刘致良;;产业地理集聚视角下的地区餐饮业发展战略——基于Panel-data模型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李松志;杨杰;;国内产业转移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8年02期

6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7 张晏;王永钦;章元;陈钊;陆铭;;China's Development Modeli: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Approach to Transition[J];China Economist;2007年04期

8 王翔;;就业吸纳、产业集聚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J];财经论丛;2011年01期

9 何青松;臧旭恒;赵宝廷;;产业集聚的起源:一个中心外围模型的扩展[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2期

10 程瑶;;汇率波动与FDI区位分布——基于辖区间财政竞争视角的研究[J];财经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明林;齐玮娜;;产业转移下中部地区工业园发展对策研究[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曹力维;易峥;;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于立平;余剑;;总部经济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影响机制研究[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6 张庆;刘云;蒋海军;侯媛媛;;北京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部慧;梁小珍;皮理;;我国金融业集聚和区域发展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A];社会经济发展转型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丽霞;;政府投资能促进地方服务业集聚吗?[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9 张文武;梁琦;;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10 陈良文;杨开忠;沈体雁;王伟;;经济集聚密度与劳动生产率差异——基于北京市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普雁翔;中国制造业集聚:企业规模异质性视野的分析与实证[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李晗斌;FDI对中国工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彭志群;基于杨格定理的产业集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琳琳;国际产业转移与重庆市制造业升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曹玉书;中国制造业承接外包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振祥;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政府作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鹤虎;云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机理与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丽琼;基于专业化与多样化视角的城市集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文秀;我国地区市场分割成因与福利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8 练高海;基于钻石理论的企业集群持续竞争力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顾伟平;我国制造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统计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10 陈淑英;中国纺织企业国际转移模式选择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少军;;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J];财经科学;2009年02期

2 程大中;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地区与部门特征[J];财贸经济;2003年08期

3 程大中,黄雯;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J];财贸经济;2005年07期

4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5 韩增林,王茂军,张学霞;中国海洋产业发展的地区差距变动及空间集聚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3期

6 孙才志;王会;;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升级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4期

7 汪斌,余冬筠;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7期

8 李文秀;谭力文;;服务业集聚的二维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以美国服务业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9 杨洪焦;孙林岩;吴安波;;中国制造业聚集度的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10 张其仔;;比较优势的演化与中国产业升级路径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本刊编辑部;;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橡胶技贸交流暨信息发布会征文启事[J];世界橡胶工业;2010年02期

2 ;2011泛长三角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将在沪举行[J];食品科技;2011年06期

3 吴印;;共商区域发展大计 布局十二五锦绣蓝图 2010年泛长三角地区橡胶技贸交流暨信息发布会在上海召开[J];世界橡胶工业;2010年10期

4 李平星;曹有挥;;产业转移背景下区域工业碳排放时空格局演变——以泛长三角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13年08期

5 王怀成;张连马;蒋晓威;;泛长三角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空间关联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威;彭慧珍;鲍勇;;泛长三角地区医务人员及患者对医疗资源整合的认知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揽月;“泛长三角”呼唤战略升格[N];安徽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孟歌;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合作恰逢其时[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3 孟歌;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合作恰逢其时[N];安徽经济报;2008年

4 陆列嘉 史力;安徽融入“泛长三角”恰逢其时[N];安徽经济报;2008年

5 吕连生;泛长三角与安徽崛起[N];安徽日报;2008年

6 程惠英邋吴治中;构建泛长三角要发挥“两只手”作用[N];安徽日报;2008年

7 徐益平;“泛长三角”走上前台[N];东方早报;2008年

8 毛学农;安徽大步融入“泛长三角”[N];江淮时报;2008年

9 韦伟;泛长三角:战略思考与对策[N];安徽日报;2008年

10 孙自铎;泛长三角经济深度合作的构想[N];安徽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亚超;泛长三角环境中fe籍上市公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周灵婕;泛长三角进程中的政府合作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慧;泛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产业集聚与梯度转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汪敏;服务业收敛及双边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年

5 朱方;泛长三角地区各省市对外贸易发展状况比较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6 徐文丽;泛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金融背景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李姝;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的内在机理与路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8 杜e,

本文编号:2125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25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5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