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评价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measures and evaluates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easurement index of economic growth quality and the use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aking the data of Tianjin from 2000 to 2010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while Tianjin has made achievements i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past ten year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Tianjin,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2009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9JZD0029)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YJC790418) 2014年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资助项目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项俊波;;中国经济结构失衡的测度与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9期
2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3 刘霞辉;为什么中国经济不是过冷就是过热?[J];经济研究;2004年11期
4 李猛;沈坤荣;;地方政府行为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12期
5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6 王少平;欧阳志刚;;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实际经济增长的阈值效应[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会强;宋山梅;;贵州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5 葛晓鳞;田丽;;城乡收入差距对消费支出的动态效应与区域差异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司先秀;;我国区域电信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8 陈金保;何枫;赵晓;;税收激励对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及其实证效果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李声明;陈晓毅;;我国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增长因素的测算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7期
10 刘振滨;;我国流通产业成长路径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胡芳;周培明;张智敏;;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基于武汉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数据[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伟;严长清;吴群;李永乐;;开发区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江苏省面板数据的估计与测算[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马虎兆;栾明;;天津市服务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A];2008中国服务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博;;中国出口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再考察:1978-2004[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海姣;哈尔滨市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6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吴茂东;江西省经济增长质量测度与评价[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浩;中国托宾Q效应的检验及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质量:基于TFP贡献的考察[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4期
2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省份经济周期的动态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3 郭庆旺;贾俊雪;;地方政府行为、投资冲动与宏观经济稳定[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4 刘海英;张纯洪;;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张的非一致性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5 汤玉刚;;论新一轮地方政府体制改革的若干关键问题:从“市管县”到“省管县”[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5期
6 何枫,陈荣,何林;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及其相关分析[J];经济学家;2003年05期
7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8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9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J];经济学(季刊);2002年04期
10 张军;施少华;陈诗一;;中国的工业改革与效率变化——方法、数据、文献和现有的结果[J];经济学(季刊);200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主持人 邹民生 乐嘉春;[N];上海证券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仁勇;王秀婷;陈红;朱汉雄;;我国四大区域板块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差异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年08期
2 桂拉旦;;中国区域工业化水平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07年04期
3 岳书敬;;我国省级区域人力资本的综合评价与动态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8年04期
4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5 蔡定萍;;企业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物流技术;2006年03期
6 肖庆业;;福建省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张丽;;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J];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8 方刚;李静;;主成分分析法在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9 丁晓惠;黄云;蒋兰杰;;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的主成分分析——以乐山市井研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10 周婷;赵一飞;;主成分分析法在改善物流培训市场供需错位中的运用[J];物流科技;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夏圣安;朱航;叶朝辉;刘买利;;核磁共振(NMR)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研究马兜铃酸对大鼠的肾毒性[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李永臣;李慧芳;;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发电企业财务状况[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天彤;许永龙;;时间序列分析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预测中的应用[A];200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邹凌云;王正志;;基于主成分分析-神经网络的非编码RNA预测[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姚争;;低碳校园:形态测度及其规划路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边淑莉;;地图制图数据处理信息简化模型方法中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比较[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兰丽丽;陈友明;;基于PCA方法的热泵空调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于丽英;刘树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比较[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新征;陈永胜;钟小明;;公路四路信号交叉口事故预测模型[A];第九次全国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宋松;;南京年近五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PS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宋卫东 许怡平;抢抓发展机遇 培育特色经济[N];安庆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王汉亮 记者 贺耀堂;全市外资到账逾8亿美元[N];连云港日报;2008年
3 徐斌;“保八”还看中西部[N];上海金融报;2009年
4 记者 王永珍;大型央企争相投资海西[N];福建日报;2009年
5 唐晶晶;抱团转移趋势明显[N];商务时报;2009年
6 记者 刘铮 周英峰;我国城市数量已达655个[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陶然;厚积薄发 外经合作“井喷”不偶然[N];四川日报;2007年
8 张戡 陈亮;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综合评价模型研究[N];中国证券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戈清平;巨头争抢海上风电 大规模开发尚需时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10 林欣;致力打造东部沿海地区先进的载重汽车产业基地[N];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许强;知识密集型产业评价和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苏志德;高精度干涉测量随机移相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5 何新红;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代谢特征比较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6 郑国华;基于稳定性的供应链运作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郝鹏;行驶车辆主要噪声源的车外声场识别[D];清华大学;2012年
8 秦焱;吉林省黑土肥力质量评价及结构退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李丽娜;城市化影响下自然—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综合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2 岳素青;SOM神经网络的研究及在水文分区中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6年
3 詹辉;四川省制造业竞争力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倪爱东;我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的实证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刘志滨;技术资本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刘涛涛;浙江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分析与评价[D];浙江大学;2005年
7 程馨;质量功能配置方法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拓展的理论探讨[D];青岛大学;2005年
8 张东华;基于线性回归分析法的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模型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唐树斌;矿产资源城市的系统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10 李国峰;产业间技术溢出机理及其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59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59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