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估计不可观察变量的两种半结构方法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8-03 17:28
【摘要】:文章分析了Kalman滤波和多变量HP滤波的原理,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以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为理论基础,利用Kalman滤波和多变量HP滤波方法估计我国1995年第1季度至2012年第2季度的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估计结果表明各产出缺口基本上与我国经济运行状况相吻合。通过两种滤波方法的实证比较可以看出,两种方法尽管在原理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估计结果仍然具有一定的差异。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of Kalman filter and multivariable HP filter are analyzed, and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Phillips curve with additional expectation, this paper estimates the potential output and output gap between the first quarter of 1995 and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12 by using Kalman filter and multivariable HP filter. The estim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output gap basically coincides with the economic operation of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empirical comparison of the two filtering methods, it can be seen that although the two methods are similar in principle, the estimation results are still different.
【作者单位】: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工业化与城镇化软科学研究基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371189)
【分类号】:F224;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昕东;;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J];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2 赵留彦;;中国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经验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3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4 郭红兵;陈平;;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及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The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Cycle in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刘荣利;;河南省经济增长周期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3 钱志权;;1978—2007年人民币行为均衡汇率的实证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袁晓玲;张宝山;杨万平;;潜在经济增长率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商业研究;2009年01期

5 鄢军;陈海宁;;基于宏观经济动态均衡的中国通胀压力均衡调整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1期

6 遇芳;;中国企业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7 徐云鹏;张旭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王玉;;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9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10 陈乐一;;再论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鄢军;;后危机时代中国的通胀压力与均衡调整——宏观经济动态均衡的角度[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李晓西;;从提高执政能力来看完善宏观调控[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徐文英;李超;吴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实证分析——基于医疗竞争模式的视角[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5 张晓峒;赵娜;;FDI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动态效应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鹏;台湾经济波动冲击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娟;中国经济波动研究:基于总量和产业层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赵伟;中国货币政策绩效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侯乃X;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经济波动影响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李世华;中国失踪货币和流动性过剩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袁晨;具有异质主体的非线性动态定价模型及应用[D];重庆大学;2011年

9 卢满生;我国通货膨胀指数修正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黄启才;我国利率变动及其操作规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景仲;出口贸易结构升级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吕小锋;利率规则在我国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袁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金源;银行流动性与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的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5 富森;我国进口散粮运输网络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姚领;货币供应总量、结构与经济波动[D];西南大学;2011年

7 周梅兰;广东省产出缺口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齐永生;我国货币供给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华;GDP就业承载力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王玉;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中国的经验研究及国际比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昕东;;基于SVAR模型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与应用[J];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2 赵留彦;;中国核心通胀率与产出缺口经验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3 谢平,罗雄;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4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5 陆军,钟丹;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6 郭庆旺,贾俊雪;中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经济研究;2004年05期

7 刘斌,张怀清;我国产出缺口的估计[J];金融研究;2001年10期

8 颜双波;张连城;;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界定与测算方法[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9 赵昕东;;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J];世界经济;2008年01期

10 沈利生;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变动趋势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9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乐一;论现阶段的中国经济周期波动[J];财政研究;2001年05期

2 吕光明;;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估计方法的比较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3 寇慧杰;;我国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的估算[J];化工质量;2007年05期

4 赵昕东;;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中国产出缺口估计[J];世界经济;2008年01期

5 郭鹏辉;钱争鸣;;潜在产出、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年04期

6 王宏涛;;1979~2007年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与通货膨胀模型的估计[J];统计与决策;2009年14期

7 冯仁勇;;中国的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来自2003-2008年的经验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周佳迪;;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年08期

9 郭红兵;陈平;;实时数据与货币政策分析和评价——基于产出缺口的一个说明[J];上海金融;2011年02期

10 葛亮;潜在产出计算方法评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徐俊武;罗毅丹;;过剩产能能否抑制通货膨胀?——基于包含随机波动的TVP模型考察[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陈乐一;;论当前我国经济周期的阶段[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建军;;地下金融规模及其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雁;经济增长仍有高位运行的实体基础[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康怡 孙健芳;最大风险来自就业“保八”还看下半年[N];经济观察报;2009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组;“止跌-复苏”进程中须规避六大风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记者 袁蓉君;工资上涨并未推高中国通胀[N];金融时报;2010年

5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问诊“无就业复苏”[N];上海证券报;2011年

6 广发期货发展研究中心 许江山;美国就业前景:拨云见日或回光返照[N];期货日报;2010年

7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部经济学博士 黄志龙;五个因素造成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N];上海证券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林妍 张子麟;加薪不会损害中国国际竞争力[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 周慧兰 曹理达;四十人论坛成员连平:通胀压力趋缓 政策可能微调[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记者 吴宏伟;学术机构经济报告:宏观经济发展仍然健康[N];商务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志宏;中国通货膨胀的动态特征与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小宇;非线性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黄启才;我国利率变动及其操作规则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凯;最优利率规则:一般理论与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5 余元全;资产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孔令宽;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释放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赖溟溟;货币政策稳定化作用机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8 雷国胜;货币政策的动态优化与调整[D];四川大学;2007年

9 储著贞;货币政策成本渠道与央行最优货币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赵文胜;人民币汇率动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梅兰;广东省产出缺口与产业结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张云霄;中国区域性产出缺口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李辉;国际因素对中国通胀机制的影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4 王子博;中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王菲;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统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王兴华;我国潜在产出测算及因素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7 张婷婷;菲利普斯曲线及在中国的实证检验[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姜梅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与经济政策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贺翠珠;中国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的估计方法研究及评价[D];湖南大学;2006年

10 肖宏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624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624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d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