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失衡及其政策含义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index of "structural deviation" to measure the degree of deviation betwe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using the method of partial least square path, the paper empirically test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deviation degree of the tertiary industrial structure. It is found that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technology level and opening up level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cause the imbalance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in China.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market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mployment structure.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研究”(11JJD790052)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辽宁省青年就业状况研究——关于就业质量的实证研究”(L13ASH001) 大连市社科联(社科院)重点课题“推动实现更高就业的指标体系与政策研究”(dlskzd201326)
【分类号】:F121.3;F24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建安;;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5期
2 张车伟,蔡f ;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3 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5期
4 刘世锦;王晓明;袁东明;张俊伟;;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面临的风险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3期
5 蔡f ,都阳,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经济研究;2004年09期
6 李仲生;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变化[J];人口与经济;2003年02期
7 张晓旭;;中国就业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关系的考量[J];统计与决策;2007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娟;李广海;;加强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7期
2 李帅英;刘彦慈;岳华;;农业高等教育对保定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3 张超;王严根;;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实环境思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唐志丹;翟琳;崔启东;;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分析与对策[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许倩;王珍;;论中国产业结构政策的选择[J];北方经济;2005年14期
6 胖华;;创新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7 彭宜钟;;产业结构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8 冯天罡;;金融危机下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2期
9 袁娜;;产业结构演变对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10 孟大虎,王硕;文凭筛选、人力资本与大专毕业生就业[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海岗;张明倩;;京津冀区域合作中河北省工业结构的偏离—份额分析[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王岚岚;杨小琼;朱昊阳;;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3 张驰;顾成友;;基于供需结构视角下的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之路[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张车伟;吴要武;;城镇劳动供求形势与趋势分析[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田永坡;;产业结构、工资刚性与大学生就业研究[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关海玲;陈建成;张晓静;;国有森工企业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2008)[C];2008年
7 程名望;史清华;;经济增长、资本投入、技术进步与就业:中国案例与解释(1978—2006)[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8 杨利峰;;汇率变动对贸易与就业的影响分析[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9 蓝宝江;李军;;产出增长、资本积累与中国工业就业弹性——基于东部与中西部1998-2002年省际工业数据的测算[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裘伟飞;康胜;陈晓慧;;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产业模式演进的路径探析—以萧山党湾“建筑之乡”的发展为例[A];转型期的中国未来——中国未来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黎黎;中国钢铁企业并购重组绩效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7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艳秀;美国贸易保护的动因与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傅端香;中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蚌珠;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就业的产业结构变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李红松;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2003年04期
3 李冠霖,任旺兵;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4 江小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阶段和新任务[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5 顾乃华;1992-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长效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4期
6 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7 吕政;中国能成为世界的工厂吗?[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1期
8 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5期
9 辛冲;石春生;陈湘锋;;劳动力成本与产业结构升级[J];改革与战略;2008年03期
10 陈淮;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主要指向[J];管理世界;199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宏毅;服务业生产率与服务业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震;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黄少达,郭卫东;中国产业结构的状况、问题与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2年S2期
3 马涛;科学贵在求真——《中国产业结构成因与转换》评介[J];河北学刊;1998年03期
4 周曼;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探索[J];重庆社会科学;1998年Z1期
5 沈坤荣;徐礼伯;;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进展、阻力与对策[J];学海;2014年01期
6 岳军;制度创新: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出路所在[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黄金辉,赵学琳;入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双重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8 宋晓文;袁国敏;;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型分析[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明小清;;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中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胡馨月;;从《阿凡达》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揭益寿;;发展环保产业和绿色产业是中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李悦;;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向与合理化标准[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二届年会专辑[C];2003年
3 查培轩;;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协调发展思想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娟 本报记者 李楠;第三次工业革命倒逼中国产业结构升级[N];大连日报;2013年
2 记者 王希 刘铮 郭信峰;三产超二产,,中国产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4年
3 永利;中国产业结构迎来跃升新契机[N];中国消费者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童海华;中国产业结构高端跃升需借力市场之手[N];中国经营报;2014年
5 刘畅;中国产业结构高端跃升需借力市场之手[N];中华工商时报;2014年
6 陆裕良;“十一五”中国产业结构将转向[N];宜兴日报;2005年
7 樊纲;我国经济结构不仅是提升问题,更是“扩充”问题[N];北京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柏晶伟;在金融危机中推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9 陈方;员工不敬业背后的现实困境[N];光明日报;2013年
10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和制度需求[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健;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D];中共中央党校;1999年
2 孔令丞;论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3 董琨;中国产业结构多目标动态随机优化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杨学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信息化推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邝小文;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人力资本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韩元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就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8 刘小瑜;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9 杨飞龙;中国产业结构低碳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江泽;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曹珠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王路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朱燕;开放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铮;中国产业结构的“蛙跳”升级[D];湖南大学;2005年
6 张晓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陈玉和;新型工业化目标约束下的中国产业结构缺陷及调整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8 姜霞;新时期中国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何燕;结构主义哲学视角下的中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10 杨青;利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162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6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