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
[Abstract]:Technological progres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ealization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1990 to 2011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reshold variabl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panel threshold model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ouble threshold effect" in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conomic growth. Only when the threshol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crossed, will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conomic growth first appear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en gradually spread to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作者单位】: 常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YJC790058,09YJC790125,11YJCZH123) 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F124.1;F1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仇怡;;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单豪杰;;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算:1952~2006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3 孙久文;年猛;;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与空间差异分析——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何国民;;技术进步对湖北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07期
5 陈岩;李兴绪;;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贡献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0年02期
6 范秋芳;孙旭杰;;基于主成分回归的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年17期
7 原毅军;刘浩;白楠;;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年01期
8 周绍森;胡德龙;;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忠锐,刘德弟;农业科研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理论的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4年01期
2 姜国刚;;从劳动分工到资源分工的内生演进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08期
3 钟有林;李娟;;信息资源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4 刘文;罗润东;房光婷;;人力资本在环渤海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J];商业研究;2009年10期
5 熊妍婷;黄宁;王华明;;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对外开放与能源技术效率提升[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6 晋盛武;王圣芳;;贸易与环境质量: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10期
7 邵全权;;中国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基于单方程估计和系统估计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8 向波;;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动趋势的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9 燕安;黄武俊;;FDI、人力资本与我国技术水平提升——基于DEA与VAR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0年02期
10 杨碧琴;霍伟东;;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必须提高劳动资本存量[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5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陶长琪;徐晔;;基于人力资本的IT企业成长机制研究[A];中国信息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志方;;长期经济增长下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研究——以人民币兑美元为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8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第二章 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原理和方法 第三节 广义经济现代化的理论分析[A];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经济现代化研究[C];2005年
10 姜国刚;尚井杰;;循环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工的内生演进分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其仁;;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金玉国;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财经科学;2001年02期
3 夏杰长;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及其财税政策[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11期
4 刘全洲,王莹;技术进步对我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04期
5 刘雅南;邵宜航;;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与技术选择——中国的工业化和可持续增长探讨[J];东南学术;2009年04期
6 肖辉赞,杨艳国,王葵红;资源型城市科技进步贡献率定量测算[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7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8 张少军;李东方;;生产非一体化与能源利用效率——来自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2期
9 庞瑞芝;;经济转型期间中国工业增长与全要素能源效率[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3期
10 陈泽军;广西全社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测算[J];改革与战略;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燕黎;技术进步与网络经济[J];今日科技;2001年02期
2 刘阿男;技术进步与外贸发展[J];辽宁经济;2001年02期
3 常进雄;技术进步能确保一个更好的环境吗?[J];宁夏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4 肖新国;以技术进步促企业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1年07期
5 许彬;论技术进步的发生机制[J];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6 赵振华;失业认识的四大误区[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01期
7 夏杰长;;促进技术进步的财税政策选择[J];中国财政;2001年02期
8 梅学林;高速发展来自技术进步[J];中国奶牛;2002年05期
9 ;增强创新能力 推进技术进步[J];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06期
10 刘亚非;技术进步系统结构与功能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4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江 作者单位:金沙县沙土镇安监站;浅析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2 魏海田;依靠技术进步反腐败?[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记者 罗晖;反垄断法保护技术进步[N];科技日报;2007年
4 王玉平;技术的作用及应用的双重性[N];学习时报;2009年
5 记者 彤宇 通讯员 柳志;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吉林工业增长[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仝晓波;以技术进步促能源产业破茧前行[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市场须为技术进步服务[N];经济日报;2005年
8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范伯元;深入宣传贯彻《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开创北京技术市场工作的新局面[N];北京科技报;2002年
9 东言;宜从技术进步上找出路[N];中国纺织报;2001年
10 记者 王心见;技术进步是全球贸易重要推动力[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6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7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9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玉杰;浅析1988-2004年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相关效应[D];山东大学;2008年
2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珍;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田晓芳;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钱茜;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技术进步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娟;山东省技术进步路径与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蓓;市场化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包江山;技术进步对碳减排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65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16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