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及分析——以西部开发十二
[Abstract]:According to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n 12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he West Development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s not obvious in 12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s different among the 12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Judging from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n addition to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ongqing and Tibet to economic growth is high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other provinc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municipalities to economic growth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作者单位】: 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分类号】:G640;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李洪天;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燕晓红;;西北五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战环宇;试论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7期
2 危力军,卢丹娟;我国环境教育改革势在必行[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年02期
3 赵艳萍;;广东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6期
4 宋光辉;不同文化程度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我国经济增长与教育关系的一种实证分析(1981-2000年)[J];财经科学;2003年01期
5 接玉芹;;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外溢性研究——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6 周昆;;区域经济视角下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探析——以重庆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牛子标;汪虎虎;;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8 麻剑;;高等教育对甘肃经济增长率贡献的测算分析——基于引入“教育”变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J];经营管理者;2010年13期
9 于宝华;张继珍;;高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刍议[J];消费导刊;2008年02期
10 张愚;;教育与GDP的统计分析[J];消费导刊;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炜;;湖北省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与估算[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胡晓绵;教育、健康与我国经济增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彭清华;高校扩招的经济社会贡献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5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6 钱雪亚;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钟卫东;中国高等教育产业组织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朱晓明;人力资本差异性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9 孙大文;我国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风梅;中国龚断性行业收益分配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毕玉青;高校“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5 沈晓娇;我国教育不平等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6 郭胜利;河南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张晶;高等教育滞胀形成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翠华;新疆教育差异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陈艳红;农村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蔡永斌;高职教育与兵团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魏新,邱黎强;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及教育支出负担率研究[J];教育与经济;1998年04期
2 李洪天;20世纪90年代我国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崔玉平;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4 宋华明;高等教育对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率贡献的比较研究[J];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浩;高素英;李延军;金善女;;以高等教育为依托的人才战略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陈霞;何伦志;;新疆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吴文辉;;湖南省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19期
4 解茹玉;师萍;;基于协整方法的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石华军;阮敏;;湖南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的关系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庄志军;;美、日、英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式比较[J];商场现代化;2006年17期
7 王永杰;贾志永;锁利铭;;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对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影响研究述评[J];中国高教研究;2007年04期
8 陈永平;;人力资本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9年08期
9 蓝晓宁;;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以衢州地区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刘雷,王勇;从索洛模型入手看高校的扩招现象[J];甘肃农业;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强强;陈洪转;;高等教育与地区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徐晓岭;王蓉华;晋亮;吴生荣;赵辉;;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英;刘思峰;杨烁;;连徐高速公路对沿线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A];2006年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蔡文伯;王冬梅;;新疆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赵尚梅;陈曦;李勇;;我国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及产业关联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7 刘吉成;;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开发中的战略地位[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8 卢丽静;郭其友;;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转变:消费主导型增长的国际经验与借鉴[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陈金泉;;基于经济增长与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化建设研究——以赣州市为例[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10 陆根尧;高德想;;东部五省市经济增长动因与结构演进的比较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晓燕;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将明显提高[N];消费日报;2004年
2 沈经网;安徽工业与湖南的差距进一步缩小[N];安徽经济报;2009年
3 记者 张飞;科技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N];金昌日报;2006年
4 记者 方尚俊邋通讯员 赵志民 韩富强;曲周借“外脑”请“军师”谋发展[N];河北经济日报;2008年
5 周军;四川一季度GDP增长13%[N];中国冶金报;2006年
6 孙廷娟邋秦廷相 记者 李柄蔚;今年科技对涪陵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44%[N];重庆日报;2007年
7 记者 黄志武;我区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呈现勃勃生机[N];西藏日报;2008年
8 王拉田邋郭卫婷;宝鸡3年取得科技成果650项[N];宝鸡日报;2008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胡佩霞 李玫;深圳工商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8%[N];深圳商报;2005年
10 凌波邋孙中杰;创新之花结出经济硕果[N];中国质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3 张宝贵;教育科学发展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5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陈萍;文化软实力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9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黎黎;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周德禄;基于人口学视角的山东省人力资本积累及其经济贡献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鹏鹏;河北省人力资本运营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刘林;高等教育对江苏经济增长率贡献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葛晓军;基于人力资本核算的山东省经济增长趋势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8 张航;我国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与从业经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蔡枚杰;建设用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沙曼丽;高等教育的投入效益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449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44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