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财税政策:从结果公平转向规则公平

发布时间:2018-10-05 12:50
【摘要】:鉴于公平所涉及的是个体所得与决定所得诸因素间"关联"的合理性,以收入公平分配为目标的财税政策应以公平规则的建构为导向,而不应局限于单纯的公平的结果。由于真正的公平是强调主体人格平等的平等待人而不是强调客体占有均等意义上的使人平等,财税政策所追求的应该是平等待人的规则而不是使人平等的规则,是理性个体在"无知之幕"后所选择的规则类型。在政策的具体选择上,为推进收入的公平分配,财税应该有所作为,但作用范围应该有限制:应限制在保障个体基本生存、基本教育与基本健康等权利的范围之内。以此为基础,社会收入的分配最终应该由个体的自由选择与市场公平竞争去确定。由于牵涉政策作用的基本取向,这里的讨论对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与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Abstract]:In view of the fact that equity involv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dividual income and determinant incom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ies aiming at equitabl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fair rules, and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he result of pure fairness. Because the real fairness is to emphasize the equal treatment of the subject personality and not the equal possession of the object,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policy should pursue the rules of equal treatment rather than the rule of making people equal. It is the type of rules chosen by rational individuals after the curtain of ignorance. In the specific choice of polic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air distribution of income, the fiscal and taxation should do something, but the scope of action should be limited: to protect the basic survival of individuals, basic education and basic health and other rights. On this basis, the distribution of social income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individual free choice and fair market competition. Because of the basic orientation of the role of policy, the discussion here is of grea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o the choice and formulat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policy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公共财政研究院;
【分类号】:F812.0;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曾军平;;利益分配的平等待人——关于公平原则的一个理论注解[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2 段忠桥;;关于分配正义的三个问题——与姚大志教授商榷[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5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6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7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9 白立强;;唯物史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10 胡丰顺;;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四个坚定不移”的辩证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海明;试论公平五原则─—兼析罗尔斯正义论之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韩锐;;正义与平等——当代西方社会正义理论综述[J];开放时代;2010年08期

3 石磊,钱勇;长期隐性互惠合约下的超稳定社会结构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段忠桥;;拯救平等:科恩对罗尔斯差别原则的两个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5 李风圣;论公平[J];哲学研究;1995年11期

6 苏晓离;略论经济分配中的某些价值观问题[J];哲学研究;1996年08期

7 姚大志;;分配正义:从弱势群体的观点看[J];哲学研究;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异明;论个人收入公平分配与财政的关系[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1期

2 刘晓琴;;收入分配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 马兆龙;;注重公平分配 构建和谐社会[J];特区经济;2008年03期

4 刘子威;;是什么拖累了消费需求的增长[J];商场现代化;2008年26期

5 王庆军;;试论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1期

6 王剑;;依据调节分配公平原则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2期

7 连恩德;;经济学视角下效率与公平问题的辩证研究[J];经济视角(下);2009年04期

8 王毅;;实现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9 王景平;;我国社会公平分配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3期

10 徐伟;;浅析初次分配体现公平的必要性[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娟;;马克思公平分配理论与现阶段我国公平分配问题初探[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侯普光;;浅议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公平问题[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刘长庚;高连水;;论公平分配实现的微观基础[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4 刘华;;治理灰色收入 促进公平分配[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包亚钧;;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收入分配中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探讨[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6 樊纲;;平等、公平与经济发展[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杨强;;评估我国个人收入差距性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8 罗源潮;王庆生;许美;;收入不平等和分配不公与体制性问题的思考与对策[A];2005年经济体制课题研究和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田世江;;收入分配不公殃及社会(如铸造业)的和谐与发展[A];第八届21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福顺;建立公平分配的体制机制[N];贵州日报;2006年

2 周天勇;效率优先不能动摇[N];中国企业报;2005年

3 赵刚;区分正常经营利润与垄断利润是关键[N];中国经营报;2006年

4 佘家金;实现社会财富公平分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关键[N];中华新闻报;2007年

5 河南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程传兴;努力实现公平分配 促进和谐社会构建[N];光明日报;2007年

6 佘家金;消除贫困,更重要的是实现财富公平分配[N];中国税务报;2007年

7 何伟;生产要素分配决定收入分配[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8 蔡f ;构造公平分配的增长模式[N];文汇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勾新雨 刘长杰 张向东;发改委建言公平分配酝酿三大干预政策[N];经济观察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吴君强 张立栋 实习生 周荣祥;20年内还是要讲“效率优先”[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浩进;中国收入分配公平的制度变迁[D];吉林大学;2009年

2 吕珊珊;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及改革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3 张红宇;公平与效率视阈下的政府经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张艺缤;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效率与公平问题论析[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梁燕;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公平分配问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董园园;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公平分配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慧;“以人为本”:社会公平分配的思想保证[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4 邱婷婷;公平分配视角下的非营利模式创新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李贤;公平分配视角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美玲;公平视域下现阶段我国资源分配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习波;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成因与对策[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郝菲菲;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9 刘士朋;公平分配与我国收入差距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殷美全;我国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53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53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9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