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理想解的区域自主创新效率动态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9-06-19 17:20
【摘要】:从相对量(平均)角度研究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区域自主创新效率。为了把握区域自主创新效率的总体情况及发展变化趋势,需要进行动态评价。将二维数据加入时序数据扩展为三维数据,提出基于理想解法的动态评价方法。利用基于理想解法的动态评价方法对"十一五"期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域自主创新效率进行评价与比较分析,并对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各地区区域自主创新效率排名变化较大,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区域自主创新效率比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强并且稳定。
[Abstract]: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the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is studied from the relative quantity (average) angle. In order to master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fficiency, the dynamic evaluation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And the two-dimensional data is added into the time sequence data to be expanded into three-dimensional data, and a dynamic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ideal solution is proposed. The dynamic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ideal solution is used to evaluate and compare the self-innovation efficiency of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during the "the 11th Five-" period, an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 that the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years has changed greatly, and in general, the region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stronger and stable than that in the western region,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northeast region.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630120) 福建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12R0051) 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基金项目(JA12036S)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13B068)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胜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2 郭丽娟;仪彬;关蓉;王志云;;简约指标体系下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基于主基底变量筛选和主成分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2011年07期

3 孙锐;石金涛;;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再评价[J];科学学研究;2006年06期

4 赵希男;温馨;王艳梅;;基于个性优势特征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9年03期

5 苏屹;李柏洲;;基于竞赛图法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研管理;2011年10期

6 李文辉;;陕西省区域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07期

7 王欣荣,樊治平;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动态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4期

8 李美娟;陈国宏;肖细凤;;基于一致性组合评价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9年02期

9 邵云飞;唐小我;陈光;;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聚类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年05期

10 刘凤朝;潘雄锋;施定国;;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伟;曹镇东;彭小宝;;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模糊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吴婷;肖健华;;基于SVDD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3 王万军;;基于多因素指标的多目标决策模型方法及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杨轶;张友棠;;时序多指标动态决策方法财务指数综合评价[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5期

5 刘伟;王涛;;Dynamic time-varying evaluation on enterpris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0年03期

6 朱孔来;;自主创新有关理论及测度方法探讨[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2期

7 吴勇刚;李春燕;;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3期

8 许绍双;隆定海;张文兵;;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2期

9 吴悦琳;周光中;;基于证据推理的家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J];科技和产业;2009年05期

10 陈国华;;苏北苏南民营企业竞争力比较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军杰;单晓光;姜南;;中国省域专利产出绩效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微微;张铁男;;企业创新能力动态综合评价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目;刘玉芬;;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组合评价研究[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4 吴军华;张晓磊;陆根书;;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省际比较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高闯;韩亮亮;;我国地区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及分析[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6 唐启国;;自主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7 唐现杰;陈旭;;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8 朱孔来;亓庆亮;王琳娜;;对自主创新、自主创新能力有关理论问题的思考[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黄德春;高敏;刘炳胜;;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变化趋势系统分析——基于PLS路径模型的实证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吴建南;章磊;;课题制视角下科研项目依托单位对项目绩效的影响——面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张目;高技术企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晓枫;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陆建中;农业科研机构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5 谭文波;资源基础型城市群创新体系构建动力及模式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锐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王宗荣;创新型城市建设动力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沈国琪;区域知识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孙玮;FDI质量特征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效率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齐晓丽;差别化的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小冉;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琦;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张慧明;江西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和培养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自来;基于IE-GRAP组合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评价模型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6 王筱;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于梦圆;滨海新区区域创新能力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梓蓉;基于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增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龙;基于财务角度的汽车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分析[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李兆庭;山东省地区工业知识生产技术效率测算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惠文;陈梅玲;Gilbert Saporta;;Gram-Schmidt回归及在刀具磨损预报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2 王惠文;仪彬;叶明;;基于主基底分析的变量筛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3 王惠文;变量多重相关性对主成分分析的危害[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4 林志宏;董学晨;乔宏;;基于粗糙集和熵模型的电力企业融资风险评价[J];科技和产业;2008年10期

5 郭亚军,潘建民,曹仲秋;由时序立体数据表支持的动态综合评价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6 樊治平,肖四汉;有时序多指标决策的理想矩阵法[J];系统工程;1993年01期

7 樊治平,肖四汉;一类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关联分析法[J];系统工程;1995年01期

8 任胜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及比较[J];系统工程;2007年02期

9 仪彬;王惠文;郭丽娟;关蓉;;基于主基底分析的两阶段变量筛选方法[J];系统工程;2009年09期

10 邵云飞,唐小我;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成份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2 何志红;多部竞赛图中的分量共轭圈与共轭圈[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灵敏;理想解法及其在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年03期

2 朱泰英,隽志才,陈兆均;理想解法在电子收费系统项目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5期

3 朱顺泉,汪毅;基于理想解法的公司债券财务状况评价[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年05期

4 徐波,孙彤,李艳君;科技开发项目投资评价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鞠芳辉;刘德学;;区域风险投资环境的动态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5期

6 陈红艳;改进理想解法及其在工程评标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年05期

7 罗勇;郑循刚;;基于熵值法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动态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3期

8 张晋东;;基于理想解法的地区投资环境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1期

9 曲欢寿;郑建国;;基于熵权和TOPSIS的知识管理风险评价[J];情报杂志;2009年11期

10 初艳巍;;AHP-TOPSIS法在第四方物流供应商选择中的应用[J];电子商务;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琚冰源;王秋萍;;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法的多属性群决策[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孙江明;李通化;;非平滑三维非负矩阵分解[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苏哲斌;王秋萍;;基于程度分析和理想解法的模糊多属性决策及应用[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程古林;;微机管系三维数据提取程序设计[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兰涌;彭勇行;;区域信息化水平的组合评价研究[A];决策科学理论与方法——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樊昌元;文斌;;光电编码器在民航探空气球监控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戴娅琼;申旭辉;洪顺英;;机载LiDAR技术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A];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韩吉晶;杨娅;李治安;裴金凤;栾姝容;何怡华;孙琳;张烨;;正常胎儿心脏三维容积数据多平面成像各切面观成像率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吴臣武;陈光南;张坤;吴志林;;涂层界面结合性能的动态评价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鹏;杨帆;张爱武;孙卫东;;粮仓多站点激光三维数据的快速配准和数据均化处理[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逄丹;三维数字城市发展首先从B2G模式做起[N];通信产业报;2009年

2 新华社记者 曲志红;“数字故宫”:你想咋看就咋看[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记者 李政;文物数字化 其实并不很遥远[N];中国文物报;2010年

4 郭伟民;文物信息化建设之我见[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计算机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N];中国汽车报;2002年

6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刘刚;浅谈虚拟博物馆的技术构成[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记者 原建军 实习生 汪海燕;秦俑坑棚木遗迹有望复原[N];西安日报;2006年

8 王文昭;零部件采购面临四大挑战[N];中国汽车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宋乐永;一封信扭转了乾坤[N];计算机世界;2003年

10 本报记者 李艳;用现代科技解读长城“密码”[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瑾芳;二阶张量校正新算法研究及其在三维荧光分析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10年

2 彭秀平;矿业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与动态评价方法[D];中南大学;2004年

3 董岩;汉族人外鼻三维形态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4 胡乐乾;三维化学计量学方法和定量构效关系应用于药学的若干基础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夏阿林;高维化学计量学方法的若干基础性研究以及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7年

6 吴险峰;三维激光彩色扫描仪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邹强;洪灾风险综合分析与智能评价的理论与方法[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于永杰;化学计量学二阶校正理论及应用基础研究与实用软件开发[D];湖南大学;2012年

9 黎小间;假体隆乳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研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10 姜太平;真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客流组织动态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林雪英;基于单摄像机的实物三维数据获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潇;钻井工程安全动态评价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0年

4 代昱昊;公路隧道健康状态网格化动态评价方法研究[D];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013年

5 施万利;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人脸三维数据获取方法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6 张倜谧;对中小型医药连锁企业物流服务商的动态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尚宪刚;基于CT三维数据的髋关节立体结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8 孙晓东;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几种决策方法及其应用[D];青岛大学;2006年

9 袁波;客户满意工程中的服务补救项目管理[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10 鄂明泉;课堂教学动态评价算法的研究与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025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025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a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