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供给约束型经济:日本经济低迷的逻辑与前景分析
[Abstract]:Since at least the 1980s, most of Japan's production capacity has become an "ineffective supply" for domestic demand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has been driven by external demand into a "new supply-constrained economy."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total economic output and the average population are among the best in the world, and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is not too big, and consumption is basically stable; second, the economic upsurge mainly depends on exports, an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vestment are exports; third, the economic downturn is mainly caused by export obstruction, and activ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ies or induce economic bubbles or are basically ineffective. As it is impossible for Japan to launch an "effective supply" with a new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o lead domestic demand, and foreign demand is subject to advers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nstraints, Japan's economic prospects in the near future will continue to be depressed.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计量经济史研究中心;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大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结构变化研究”(11JZD021)子项目“需求结构演变与经济危机发生的机理”(11JZD021-1)
【分类号】:F1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庞德良;论日本公共投资困境与经济衰退长期化[J];财贸经济;2002年02期
2 陈昭;;日本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转变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刘巍;;大萧条前后日本的进出口结构与总供求态势[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4期
4 张乃丽;刘巍;;从国外部门角度对战前日本总供求态势的研究——基于M-L条件和贸易条件学说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7期
5 张乃丽;刘巍;;日本“经济泡沫”成因的逻辑判断与统计分析(1985~1991)[J];现代日本经济;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花;;日本货币政策与货币乘数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4期
2 张群群;朱昱;;交易所监管制度历史演化及其对两岸监管合作的启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 潘金平,梅梅,陈浩,王伟;日本金融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4 涂菲,李毅,王利华;日本金融制度中的人格化交易[J];财经科学;2003年S1期
5 戴天柱;日本财政投融资:不同时期的运作重点[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6 刘立峰;日、韩金融危机及其融资制度缺陷[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9期
7 许可;中日关系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贾康;孟艳;;政策性金融何去何从:必要性、困难与出路[J];财政研究;2009年03期
9 张锐;;日元升值的近距离观察与审视[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10 张蓼红,温世华;日本的存款保险制度及其启示[J];东北亚论坛;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善华;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房地产泡沫生成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滢;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尹文清;日本共产党的党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葛乐夫;政府投融资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5 张少春;体制转轨中的金融风险问题——基于财政金融体制变革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6 赵荣祥;信用制度下的票据市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刘辉煌;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杨琳;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刘奎;我国金融抑制与深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曹煦;货币市场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浩;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筱宇;“流动性陷阱”理论及其对中国的适用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冠儒;日本主银行制度及其对我国银企关系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欣;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增长路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5 靳松;我国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许玲玲;中日对外贸易机制比较和借鉴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刘肖肖;几个宏观经济模型的改进[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石坚;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立法问题探讨[D];湖南大学;2001年
9 高晓琴;西方商业银行经营制度的变革与启示[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10 赵大海;对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制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巍;;储蓄不足与供给约束型经济态势——近代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前提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02期
2 刘巍;;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的转变——1952年以来中国经济态势初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3 陈昭;;日本从供给约束型经济向需求约束型经济转变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陆静华;从金融政策看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崩溃[J];国际观察;1994年04期
5 刘巍;陈建军;;论贸易条件与马勒条件、反倾销之间的矛盾[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7期
6 刘巍;;大萧条前后日本的进出口结构与总供求态势[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4期
7 三木谷良一;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崩溃与金融改革[J];金融研究;1998年06期
8 方福前;;围绕“凯恩斯革命”的最新争论[J];教学与研究;2006年12期
9 谢芳;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J];日本问题研究;1999年02期
10 张季风;;凯恩斯主义的“复活”与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日本经济[J];日本学刊;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海鸥,黄燕;信息技术发展对美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及其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5年04期
2 王东京;;论扩大内需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J];湖南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韩建玲;;金融危机中各国的经济政策与通货膨胀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6期
4 许振志;王海慧;;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政策解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5 杨洁;;宏观经济模型解读当前中国经济[J];发展研究;2009年04期
6 杨宽欣;;2005年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政策取向[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5年07期
7 孙宗国;孙瑞红;李建;;浅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与宏观调控[J];消费导刊;2008年04期
8 张海燕;赵健;蒲银;;金融危机下中国经济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年03期
9 江飞;张东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基于VECM模型的分析[J];市场论坛;2010年03期
10 张艾莲;刘柏;;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传导机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2 朱庆;;利率变动与我国居民消费行为[A];征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首届齐鲁金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谢亚;;中国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的相互关系[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贺迎春;;理性预期理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解释[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小琪;;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状况和走势分析[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肖卫国;徐家杰;刘娇华;;新“强势美元”政策推行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张永军;;日本经济衰退与复苏原因探析——马克思主义的视角[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韩学丽;;抛弃“华盛顿共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读《中国改革总体是成功的 道路基本正确》一文有感[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9 王福成;;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光辉的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康锋莉;;经济波动与财政政策的时间一致性[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美国奥普拓全球宏观对冲基金创始人兼基金经理 科斯顿·凤;为什么美国经济复苏如此艰难[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2 本报驻东京特约记者 马玉安;日本维系宽松货币政策[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冯蕾;下半年经济如何看[N];光明日报;2009年
4 新华;“一稳一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N];现代物流报;2008年
5 马维东;四万亿投资“大蛋糕” 我市份额有几何?[N];朔州日报;2008年
6 ;一击一放 避免大起大落[N];民营经济报;2006年
7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 高帆;投资只有转化为消费才有意义[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宋璇 马建国;全球救市政策三大疑问[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
9 徐婷;美国后续经济政策解读[N];期货日报;2008年
10 国海证券 邹璐;高投资和高信贷或成调整重点[N];期货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镟;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协整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2 庄佳;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产出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戴建军;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4 安烨;中国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颖;基于我国内需结构失衡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6 赵逸楠;复苏阶段宏观调控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李柏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8 和晋予;中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孙辉;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视角下的差异化货币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本燕;技术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演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爱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有效性的比较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2 李欣;南宁市经济增长中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3 朱广臣;“流动性陷阱”与中国经济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吴俊成;我国货币政策对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夏天;中国货币政策产业结构效应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邹文博;我国财政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非均衡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娟;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8 李跃军;论日本泡沫经济[D];吉林大学;2008年
9 邢波;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郝歌;我国财政政策的经济增长效应评价及优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本文编号:25111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11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