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新疆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9-07-25 17:44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越来越明显,产业集聚现象在全球不断涌现,伴随着产业集聚的往往是该区域进出口贸易的繁荣。基于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假设,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认为产业集聚能够有效并快速地专业化、规模化、集中化发展该地区产业、增强产业竞争力,进而促进出口贸易发展;其中,产业集聚促进出口贸易的一个具体作用机制是本地市场效应:较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往往吸引厂商进入,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将增强、产业形成新的基于规模经济的比较优势,从而扩大该产业的出口。 我国制造业多集聚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并表现出快速繁荣的出口贸易。然而我国西部内陆省区特别是新疆的产业集聚发展则相对落后,,出口贸易也不如东部省份发达。立足新时期、面对新的内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特别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提出以及十九省市对口支援新疆建设的逐步落实,新疆发展产业集聚和出口贸易面临着很多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在对新疆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发展特点、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分析的基础上,构造出口受产业集聚和产业总产值影响的回归模型,并实证检验新疆产业集聚促进出口贸易的状况,结果表明新疆工业行业中有5个行业的出口与产业集聚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根据本地市场效应相关概念构造出口受要素禀赋比较优势和本地市场效应影响的回归模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工业行业中有7个行业显著存在本地市场效应。基于实证检验结果,对进一步促进新疆产业集聚发展以及从产业集聚视角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给出对策建议,认为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依托当地资源、结合传统优势产业、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合理引导和利用外资、完善和发展产业集聚园区建设、制定并实施促进区内消费的政策措施、扩大向西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持良好稳定的社会秩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安定、促发展。
【图文】:

新疆产业集聚与出口贸易问题研究


图 3-1-1 新疆“十二五”规划中 “两带两区”的发展布局资料来源:人民网新疆频道1.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经济发展、社会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核心区域,在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2010 年,天山北坡带工业总产值占到全区总产7%。在乌鲁木齐,一系列能源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现的大力发展以及乌昌经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将促进首府乌鲁木齐跻身大都市,并带动周边县市的发展。在吐鲁番—哈密经济区,太阳能综合利用示煤电生产和煤炭外运基地都在加快发展,推动吐鲁番成为新能源示范城市。石纳斯—沙湾经济区发展成果显著,正在成为新疆制造业基地、纺织工业基地和加工基地。果蔬、肉类制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人造纤维及深加工产业快速发—克拉玛依—乌苏经济区正在加快打造商贸物流中心、提升石油石化加工水平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博乐—精河—阿拉山口、伊宁—霍城—察布查尔等经济区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F75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健生;李文宇;;本地市场效应及其对邻近省区的影响——基于中国省份生产数据的验证[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9期

2 袁冬梅;魏后凯;;对外开放促进产业集聚的机理及效应研究——基于中国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财贸经济;2011年12期

3 张帆;潘佐红;;内需创造外贸对本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中美的本土市场效应为例[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11期

5 林发勤;唐宜红;;比较优势、本地市场效应与中国制成品出口[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1期

6 杨丹萍;毛江楠;;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性研究——基于中国15个制造业变系数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1期

7 彭徽;;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逻辑:贸易动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2期

8 孙晓琴;王秋雯;;扩大内需与促进出口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国内消费视角[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10期

9 祁飞;;中国对外贸易模式经验研究——“母市场效应”vs.比较优势效应[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10 张明倩;臧燕阳;张琬;;传统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框架下的产业集聚现象[J];经济地理;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祁飞;扩大内需与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优化[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19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19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7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