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都市区就业结构升级与空间格局演化
[Abstract]:The spatial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direct driving force of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urban econom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hanges of employ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sectors of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with the change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change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 is upgrading, and employment is moving away from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traditional service industry to producer servi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nge of employm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also very prominent in the industries with drastic changes in employment structure, especially the producer service industry, which has a rapidly increasing proportion in the employment structure, which shows the spatial transfer of employment distribution and new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us bringing about the reorganization of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economy. On the one hand, the overall employment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s areas is also relatively rapid, forming a new employment agglomeration area, changing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spatial transfer and agglomeration of producer service employment has a specific location direction, forming a specialized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patter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01069、41371005) 北京市支持中央高校共建项目(青年英才计划) 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YJC790124)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广忠;刘涛;;北京市制造业就业分布重心变动研究——基于基本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2 赵群毅;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兼与西方主流观点的比较[J];城市规划;2007年05期
3 刘惠敏;;基于EG模型的北京都市区生产性服务业地理集中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2期
4 孙铁山;王兰兰;李国平;;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5 刘涛;曹广忠;;北京市制造业分布的圈层结构演变——基于第一、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0年04期
6 刘霄泉;孙铁山;李国平;;北京市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7 卢明华;李国平;孙铁山;;北京都市区城市功能格局及其变化——基于经济普查数据的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11期
8 官莹;管驰明;周章;;经济功能演替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以深圳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1期
9 李国平;孙铁山;;网络化大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新模式[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05期
10 柴彦威;塔娜;;北京市60年城市空间发展及展望[J];经济地理;2009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佩佩;董雪;高琨;付梅臣;;中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2 孟祥林;;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化进程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张耘;冯中越;郭崇义;;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辐射力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耀光;吴雁军;;产业互动视角下的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and Promotion Policy of Producer Services' Competitiveness in Beijing City:A Comparative Analysis among Beijing,Tianjin,Shanghai,Guangzhou and Shenzhen[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1年04期
6 赵莹;柴彦威;;基于出行链的居民行为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7 卢明华;惠国琴;;北京服务业的增长及其空间分布特征[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4期
8 曾珏霞;;广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下的住区分布研究[J];城市观察;2010年05期
9 李诚固,韩守庆,郑文升;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城市化响应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04期
10 鄢毅平;;关于北京郊区化中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J];城市;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马超群;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劳动力竞争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胡浩;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丽琴;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人类活动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9 许广义;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张仁桥;上海工业集聚区的空间整合与模式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金成,张景秋;北京城市发展与首都经济建设[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李国平;刘霄泉;孙铁山;;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周尚意;姜苗苗;吴莉萍;;北京城区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孔祥智,陈炎,辛毅,顾洪明;北京卫星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6 朱晓青;;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核心产业群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7 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浅析北京工业空间布局演变路径[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8 张文忠,李业锦;北京市商业布局的新特征和趋势[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9 曾怀恩;黄声享;;基于Kriging方法的空间数据插值研究[J];测绘工程;2007年05期
10 汪淳;陈璐;;基于网络城市理念的城市群布局——以苏锡常城市群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知桂,李建平;中国劳动力就业结构变动评析[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丛志杰;内蒙古就业结构转型:轨迹、特征与对策[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田巍,桂莉;论入世后我国城市就业结构的调整[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边文霞;;就业结构内涵、理论与趋势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5 袁霓;;中国就业结构现状及其调整[J];改革与战略;2011年12期
6 王建民,胡琪;上海农村就业结构的变动及其影响[J];探索与争鸣;1996年10期
7 ;美国就业结构的新变化[J];中国劳动;1999年02期
8 肖良武;改革开放与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袁志刚,李哲圭;上海与汉城就业结构的比较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1年03期
10 莫荣,胡小勇;近年来我国就业结构的变化[J];中国经贸导刊;200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睿;苗双虎;赵宏岗;;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预测及其对职业教育发展思路的启示[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忠;刘新;;西宁市就业结构的主要问题及原因[A];西宁市人口问题研究论文集[C];1993年
3 李乃伟;卫海燕;;中国分地区就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地域类型划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秀敏;金喜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研究[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政协委员 市委党校副校长 戚扬;优化就业结构 提升就业质量[N];大连日报;2013年
2 范永光 徐庭盛 赖传贵;政和:农民就业结构悄悄改变[N];闽北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杨晓冬;以信息化带动就业结构调整[N];中国人事报;2009年
4 刘文艳 本报记者 张敏;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产潜力尚待挖掘[N];双鸭山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唐福勇 王田田;调就业结构来降低对经济的威胁[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6 任可伟;来锡务工人员就业结构在转变[N];无锡日报;2009年
7 ;入世催化就业结构调整 高级工成为就业香饽饽[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田志林;改善就业结构 完善服务体系[N];西藏日报(汉);2012年
9 粤统;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四个方面新变化[N];南方日报;2009年
10 王中群 潘长宏;安庆就业结构逐步优化[N];安庆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春敏;论我国就业结构的矛盾及其调整[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马斌;基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杨海燕;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静;资源与就业:山西省就业结构的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柳云;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邹杰;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龙彦文;湖南省就业结构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5 梅燕丽;浙江省就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王其锋;浙江省产业—职业就业结构的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沈梦凡;中国就业结构变化与储蓄[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8 石枫;新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的实证分析[D];新疆大学;2008年
9 杨伟;中国就业结构演变机制与效应研究:1990-2002[D];湖南大学;2004年
10 张小雨;辽宁省从业人员就业结构特征统计分析[D];辽宁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194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1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