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管理研究
【作者单位】: 闽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技术创新、专利、标准的协同转化研究”(14 AGL003) 江西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计划2012年度项目“技术创新成果的标准化问题与策略研究——以江西为例”(20121BBA10038) 江西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农产品物流云服务供应链的协同机制研究”(YC2013-B033)
【分类号】:F124.3;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袁国华;突出资源整合 加快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陈京生;;绝缘材料、电工合金行业标准制修订进程[J];电器工业;2006年06期
3 刘丹鹤;杨舰;;区域科技投入指南与科技资源整合机制——以北京市为例[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S1期
4 舒辉;卫春丽;;基于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融合的管理体制构建[J];珞珈管理评论;2013年01期
5 陈雪善;张高忠;;嘉兴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模式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冯晓青;;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及其法律保障体系研究[J];知识产权;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洪;曾敬;李景国;;三峡库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2 张海峰;张明举;赵涛涛;;对欠发达地区发展县域经济的思考——以商丘市民权县经济发展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3 赵光德;;创新资源整合相关理论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08期
4 冯伟;王修来;马宁玲;张丽丽;;基于多层次灰色理论的科技资源整合效果评价模型[J];技术经济;2009年05期
5 李兴江;赵光德;;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的机制设计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3期
6 侯聃;;北京市主要科技指标的分析与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4期
7 冯伟;王修来;;交易成本、激励相容与资源整合[J];科技与经济;2009年05期
8 喻金田;马池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内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2年03期
9 周洪;;欠发达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对策与建议[J];理论学刊;2006年01期
10 潘丹丹;傅建祥;孙丹;;浙江省科技资源区域分布与配置优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景翠;中国农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2 李志远;科技资源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周维现;中国欠发达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郑文;电信技术选择管制的政策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薛豪娜;创新型企业持续创新作用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6 王吉斌;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许可定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7 永胜;论技术资本与公司治理的关系[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8 任向阳;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模式选择与机制设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9 孙智;建筑工程标准化系统多主体协同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马冬;电信技术标准全生命周期中的管制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邦胜;湖南省城市社区太极拳发展战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盖人豪;创新资源环境与技术创新能力及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邱德君;关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选择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燕浩林;提升利津县域经济层次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单鹏举;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余建勇;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7 赵光德;甘肃省区域创新资源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陈晓玲;安徽省创新资源整合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9 杨枫;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资源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琴;基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沈阳市科技资源整合对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刚;;国内外产学研联盟模式探究[J];安徽科技;2009年07期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政企关系研究"课题组;陈小洪;王怀宇;;中国知识产权制度要突出支持再创新:需要政企合作[J];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3 蒋芬;;“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产学研结合的趋势[J];华东科技;2009年12期
4 吴寿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政策解读之一[J];华东科技;2010年08期
5 莫良元;我国现代企业技术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J];技术经济;2005年09期
6 胡利玲;冯楚建;;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法律形态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9年05期
7 陈培樗;屠梅曾;;产学研技术联盟合作创新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6期
8 甘志霞;吕海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与创新能力动态匹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8期
9 张晓;盛建新;林洪;;我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组建机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0期
10 门玉英;颜慧超;盛建新;张晓;汤华波;;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耕;;浅议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协同管理[J];学理论;2011年24期
2 尹福会,毛国根;军校硕士研究生协同管理教育初探[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3 吴丹;罗卓雄;杨蔚蓝;;协同管理模式对养老院老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年05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斌;;多企业制造协同管理系统对产业链整合及区域经济优化的重要作用[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傅元略;屈耀辉;;企业集群成本协同管理效应研究[A];管理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暨余绪缨教授诞辰86周年纪念会论文集[C];2008年
3 朱进;;信息协同管理项目[A];2010年MIS/S&A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C];2010年
4 曾强;徐斌;梁俊俊;杨成;;项目协同管理模式下的新型武器装备研制质量管理探讨[A];使命与责任—以质量方法促转型升级——第五届中国质量学术与创新论坛论文集(下)[C];2012年
5 彭慧芳;许学工;;烟台市快速城市化的土地资源冲突及协同管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汉斯-君特尔·罗尔夫;俞可;;汇流型领导——引领重任的分摊、协同管理工作的践行和程序的共同拟定[A];教育领导研究(第一辑)[C];2009年
7 吴杨;孙长雄;孟丽艳;;引入协同管理的科研团队知识创新系统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莹;徐福缘;;多Agent电子商务协同管理体系结构研究[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永生;程同军;刘彦昌;刘汝涛;杨平怀;汪建立;杨永胜;张胜利;向长军;;全面提升大型现代化矿井绩效的协同管理[A];2009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集[C];2010年
10 胡笑旋;张强;;多传感器协同管理机制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松生;荷兰多部门协同管理水污染[N];人民长江报;2013年
2 殷晓鹏;协同管理:企业信息化的新路[N];北京科技报;2003年
3 杨汉东;走向平台 协同管理[N];中国财经报;2002年
4 北京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王吉鹏;价值链协同管理[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向阳;走向平台协同管理[N];科技日报;2002年
6 ;朝华协同管理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7 记者 刘琼;协同管理: 冰冷机器背后的以人为本[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8 ;战略引领 协同管理 打造新型价值链[N];中国纺织报;2013年
9 ;市场机遇在于产品创新[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10 晓双;“百万企业上协同”开启内控增效之旅[N];中国贸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靖大伟;基于远程控制的大型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2 黄澄清;系统思考应用于协同管理及整合行销传播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朱传宝;中小企业区域产业集群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郭孝锋;复杂大型创新项目UIG协同管理理论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5 李灵;电子商务项目的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6 宋丽红;软件组织多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高献忠;虚拟社区秩序的生成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鑫伟;协同管理系统在某公司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田静;引航调度系统中协同管理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3 刘晓霞;跨企业协同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郭纪伟;制造业企业动态协同管理模式协同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年
5 徐志华;S公司项目进度和成本协同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苏健;协同思维与管理创新[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永;基于协同管理的中石化企业信息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石永东;多项目异地协同管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9 卢晨;制造企业协同管理模式机理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杨维平;基于流程的西藏移动工程项目协同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5351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3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