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16 13:54
【摘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不少高新技术产品是以模仿为主,缺乏真正的创新,很难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也难以抵御国际市场的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引起全社会充分关注和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如何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持续发展。 通过理论分析和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存在滞后效应的客观规律,本文运用相关系数法,确定了各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滞后期限。分析了技术转移要素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对其进行量化。再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理论中的C2R模型和对抗型交叉评价模型分别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测度,两种模型相互对比、补充,从而揭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发展状况,以及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差异。 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的滞后效应客观存在,且不同行业滞后期限大为不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稳步上升,整体递增趋势明显;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参差不齐,技术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信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水平名列前茅,但增速缓慢;航天器制造业效率评价结果反差极大,凸显要素分配不合理问题。
【图文】:
2010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依托重大技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高新技术产业术产业向更高发展阶段迈出坚实一步。1995年到2011年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不断攀升(如图4.1所示费支出由1995年的17.8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440.91亿元,年均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R&D经费由42785万元上升到2112462万元,年均增长2天器制造业由65067万元上升到1495895万元,,年均增长21.65%;电子及业由51289万元上升到7904869万元,年均增长37.01%;计算机及办公设473万元上升到1580581万元,年均增长42.49%;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60万元上升到1315326万元,年均增长32.92%。可见,电子计算机及办公研发资金投入方面增长最为迅速,而航空航天器在造业在此方面的增长
在人力投入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人员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大幅图4.2所示)。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511175人年995年的57838人年,增长了近8倍之多。企业研究人员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如2011年该比值为81.84%,5年该比值仅为37.18%,16年间增长了45个百分点。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24;F124.3;F121.3
本文编号:2536219
【图文】:
2010年,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依托重大技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一代信高新技术产业术产业向更高发展阶段迈出坚实一步。1995年到2011年期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不断攀升(如图4.1所示费支出由1995年的17.8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440.91亿元,年均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R&D经费由42785万元上升到2112462万元,年均增长2天器制造业由65067万元上升到1495895万元,,年均增长21.65%;电子及业由51289万元上升到7904869万元,年均增长37.01%;计算机及办公设473万元上升到1580581万元,年均增长42.49%;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60万元上升到1315326万元,年均增长32.92%。可见,电子计算机及办公研发资金投入方面增长最为迅速,而航空航天器在造业在此方面的增长
在人力投入方面,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研发人员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大幅图4.2所示)。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R&D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511175人年995年的57838人年,增长了近8倍之多。企业研究人员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占据了绝大部分比重,如2011年该比值为81.84%,5年该比值仅为37.18%,16年间增长了45个百分点。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24;F124.3;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春;郭媛嫣;;上市公司R&D投入与产出效果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2 金碚;中国工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3 白俊红;江可申;李婧;;应用随机前沿模型评测中国区域研发创新效率[J];管理世界;2009年10期
4 何玮;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支出对产出的影响——1990—2000年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3年03期
5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6 王子君,张伟;外国直接投资、技术许可与技术创新[J];经济研究;2002年03期
7 郑春东,和金生;一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新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03期
8 郑成功;朱祖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及实证[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4期
9 任海云;师萍;;公司R&D投入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沪市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24期
10 范丹宇;金峰;;创新系统中知识流动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J];科学管理研究;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536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36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