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0 11:15
【摘要】:随着全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完成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进程,以及全球人口的持续增加,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不断消耗、减少,环境问题不断凸现,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等等,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这些迫切要求我们寻找新的发展出路,来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的不断提出,,为全球解决经济-社会-环境-资源这个大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低碳经济的应运而生给全球各国带来了福音,发展低碳经济也成了全世界的必然趋势。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在各种会议上都承诺要加入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潮中,制定减排目标,出台各种政策来响应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发展。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不断努力,河北省在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发展,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省,其中以工业为主体。2012年,河北全省生产总值达26575.0亿元,比去年增长9.6%。在三大产业增加值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001.0亿元,比去年增长了11.5%,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了7.5和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7%,而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却分别占比12.0%和35.3%。第二产业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其中工业又是第二产业的核心,而工业的迅速发展,必然离不开能源的消耗,工业发展的越快能源消耗的也就越快,继而已有资源的减少也就越快,进而导致生态环境也就越来越严重,因此,低碳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必然成为河北省的首选。 为了促进河北省低碳经济的发展,我们首先要充分认识当前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方针,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立足与河北省自身优势和基础,建立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局角度分析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状况,从而推动河北省经济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由高碳型增长向低碳化发展转型。 本文首先阐述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了研究意义,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历史背景展开陈述,通过阅读大量文献,阐述了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国内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其中重点分析了低碳经济评价的对象、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0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经计算得到的碳排放量,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得出河北省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即GDP变动一个百分点,碳排放量相应变动0.4512个百分点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得出:当滞后期为1,2时,二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当滞后期为3时,二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然后结合国内外对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对象、方法等,从建立区域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角度出发,评价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利用层析分析法确定权重,选取了21个评价指标,将其分为经济基础、能源消费、碳排放、技术发展和环境发展等5个二级指标,并通过采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10年的统计数据,进行了指标综合得分的计算,得出30个省(市、自治区)低碳经济发展情况的综合得分。最后对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河北省的得分位于全国的第26位,其优势指标是经济基础指标,劣势指标是能源消耗指标。同时分别从经济基础、能源消耗、碳排放、技术发展和环境发展五个角度分析了2010年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状况,最后结合河北省的经济现状、有利因素和不足之处,对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了分析,并借鉴先进经验,提出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图文】:

能耗结构


图 2 分行业能耗结构从图 2 中也可以清楚的看出,工业能耗在整个能源消耗中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因此,河北省在进行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减少工业耗能量显得尤为重要。在能源消耗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河北省的能源消耗还存在这样的问题:能源结构不合理、结构性矛盾十分地突出。如表 18 所示。表 18 不同能源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年份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2003 85.70 12.96 1.12 0.222004 86.27 12.28 1.23 0.222005 86.38 12.15 1.28 0.192006 87.80 10.79 1.19 0.222007 87.05 11.33 1.29 0.332008 85.90 12.54 1.25 0.312009 85.40 13.01 1.31 0.282010 85.03 13.05 1.65 0.28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24;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学禄;;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J];城市住宅;2008年05期

2 周富华;陈雄;;国内外低碳经济评价初探[J];当代经济;2011年09期

3 王斌斌;;低碳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与经验研究——以大庆市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4 李刚;王忠东;张明;;基于循环修正思路的低碳经济评价模型研究——以秦皇岛市低碳经济评价为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2期

5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6 张亚欣;张平宇;;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6期

7 齐培潇;郝晓燕;乔光华;;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及其评价指标的选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2期

8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9 冯然;陈守敬;;广州市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7期

10 李晓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省区低碳经济评价探索[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季玉凤;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的河北省低碳经济发展策略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38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38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9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