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04 15:26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整体上保持了高速的增长,但是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有损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问题,加大了工业化进一步深入推进及经济进一步增长的难度。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与农村、农业与工业等非农产业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中国特有的“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结构及城乡结构转型滞后等。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这些问题可以归结为需求不足问题。在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中国特殊的现实经济状况决定了解决中国社会需求不足的突破口在农村、农业、农民上,即解决“三农”问题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突破口。中国“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本上是由于对农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低估和忽略,因而有必要对农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做重新的、完整的审视和衡量,同时这也是论文写作的目的。 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理论上,对经济增长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变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经验上对此做了考察。结果显示随着经济增长,以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为表征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然后论文在相关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农业对经济增长中的各种贡献做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并相应地进行了理论上的拓展,为后面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之后,论文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在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历程及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农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各种贡献进行了全面的实证分析。同时,论文又从中国农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中国农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间的经济效益的相互影响关系上多角度、全面地度量了农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随着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发展,以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所表示的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中国农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像其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所显示的那样小,也不像其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呈下降的趋势显示的那样下降,至少在下降的幅度和速度上没有其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那么大。这主要是因为以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所表征的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农业对经济增长的直接的作用,这种直接的作用并不是农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的全部,除此之外,农业部门还通过与各产业部门间深层次的、间接的关联关系对中国经济增长发挥着间接的作用。而这种间接的作用在长期是农业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主角,因而以产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所表征的农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对农业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真实的作用产生了低估,由此造成中国对农业部门发展的忽视。 另外,实证分析显示,在7个产业部门中,中国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包括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联系最为紧密,但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带动作用小于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的带动作用,其他产业部门与农业部门的关系也呈现出此特点。这一方面说明中国农业部门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中国农业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尤其与工业部门间没有形成良好的、顺畅的反作用机制,从而导致中国农业部门与其他产业部门尤其是工业部门间的发展差距的拉大,使农业部门成为工业等非农产业部门进一步发展的阻碍,并最终阻碍中国经济进一步稳定、快速、健康的增长。因此,疏通好中国工业等非农产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反向的作用渠道,从而加强中国工业等非农产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带动作用是充分发挥农业部门与工业等非农产业部门相互带动作用、保障中国农业与工业等非农产业部门平衡发展,从而保障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根本。
【图文】:
相对均衡的下降趋势,且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非农业部径Ⅲ那么大。路径Ⅳ与路径Ⅲ则恰恰相反,虽然它也表重的非均衡下降的状态,但是路径Ⅳ意味着在经济增长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情况,这在现实中没有这样的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降所表示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两者质上反映了农业与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 和图 3-1 可以看出,我们所考察的 20 个国家的在近 40国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一般是沿着Ⅰ的路径,而不发达国家,尤其是人多地少,且存在大,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一般是沿着路的路径。从中国的数据来看,中国目前处于图 3-1 中路会有相应分析。
图 3-2 农业资本转移与剩余劳动力转移间的关系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也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资本贡着剩余劳动力,农民可以通过直接的劳动力投资来增加农业,比如农民建造房屋、或以“农村义务工”和“以工代赈”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社会的物资资本,从而增加其资本小结业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基础和发动者,这就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着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以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动力的比重所衡量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下降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截面分析和长期分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1;F323
本文编号:2555704
【图文】:
相对均衡的下降趋势,且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于非农业部径Ⅲ那么大。路径Ⅳ与路径Ⅲ则恰恰相反,虽然它也表重的非均衡下降的状态,但是路径Ⅳ意味着在经济增长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的情况,这在现实中没有这样的分析。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降所表示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两者质上反映了农业与非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 和图 3-1 可以看出,我们所考察的 20 个国家的在近 40国家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一般是沿着Ⅰ的路径,而不发达国家,尤其是人多地少,且存在大,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降一般是沿着路的路径。从中国的数据来看,中国目前处于图 3-1 中路会有相应分析。
图 3-2 农业资本转移与剩余劳动力转移间的关系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也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资本贡着剩余劳动力,农民可以通过直接的劳动力投资来增加农业,比如农民建造房屋、或以“农村义务工”和“以工代赈”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增加社会的物资资本,从而增加其资本小结业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是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走向工业基础和发动者,这就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着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以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与动力的比重所衡量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呈下降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截面分析和长期分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1;F3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崇台;从发展经济学看我国农业问题[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2 韩永文;我国农业在国家工业化建设进程中的贡献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年02期
3 谭崇台;;我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几点基本看法[J];财政与发展;2004年01期
4 谭崇台;略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经济评论;1996年05期
5 方齐云;工业化进程中农业的贡献[J];经济评论;1997年04期
6 汪小勤;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发展述评[J];经济学动态;1998年01期
7 高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最新研究进展[J];经济学动态;2003年09期
8 叶兴庆;;农业剩余与经济发展[J];经济研究;1992年01期
9 林毅夫,刘明兴;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工业化[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10 D·G·约翰逊;中国农村与农业改革的成效与问题[J];经济研究;199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展祥;工业化进程中的农业要素贡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5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55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