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东、中、西部经济梯度格局已经不符合新时代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缩小经济发展的区域差距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要实现这一目的,其中重要的一环就在于落后地区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我国政府出台了各种发展政策,以期营造有利于落后地区赶超相对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宏观环境。例如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加快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政策等等。在这些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政府和人民也正积极行动起来,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争取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断总结和研究在这一进程中各地经济发展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对取得阶段性跨越式发展成果的梳理,总结前期发展得失,为落后地区进一步跨越式发展,填补经济洼地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广西百色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一个集“老、少、、山、边、穷”等特征为一体的西部边境民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百色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落后水平,但近十多年来,百色立足特色优势资源,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坚持以资源换产业的路子,走上了一条适合百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不仅实现了经济地位由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较强市的历史跨越,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产农业为主向二产工业为主导的历史性跨越,而且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由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向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政府引导和因地制宜走市场经济道路是推动百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具体来说,完善的政策环境,有力的大项目带动、发挥地区相对优势、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推动百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当然,作为后发地区,百色区域经济跨越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环境污染与能源紧缺制约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需要继续调整、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供应短缺、人才不足,文化教育事业落后、与本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回顾经济发展成就,目的在于巩固正确的发展思路,为进一步完善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借鉴。展望未来,为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施赶超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百色区域经济进一步跨越式发展,必需建立创新体制,全力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立足本地优势,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教育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发展多渠道直接融资,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不过限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和本人自身研究能力的有限性,本文对跨越式发展主要还是偏重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的新的理论和发展方式的功力还有待提高。但本人相信这一研究能够成为本人今后研究相关经济领域的一个良好的开端,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关注这类经济发展现象,不断提升研究能力,期待在相关的经济领域作出更好、更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覃蔚峰;;昔日英雄城市 今日经济繁荣[J];当代广西;2005年22期
2 农毅忠;;百色:打造广西新工业基地[J];当代广西;2005年22期
3 杨宗长;;百色发展战略新定位:建设右江三角特色经济区[J];当代广西;2006年07期
4 本刊记者;;弘扬百色起义精神 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访百色市委书记刘正东[J];当代广西;2008年14期
5 白靖宇,张伟峰,万威武;国内外产业聚群理论研究进展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3期
6 刘国新,卢焱群;论跨越式发展观察[J];湖北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7 黄思华;;产业集群与百色区域经济发展[J];市场论坛;2010年03期
8 刘昱;论政府与后发优势[J];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06期
9 蒋团标,曾鹏;西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分析——以广西为例[J];经济问题;2005年04期
10 李晓;“东亚模式”评析[J];经济学动态;1996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奎良;[N];光明日报;2002年
2 记者 覃海明 通讯员 高久江;[N];广西日报;2003年
3 记者 曾铁强 通讯员 农思雨;[N];广西日报;2006年
4 记者 张东安邋通讯员 韦启生;[N];广西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谢清达;论广西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协调发展[D];广西大学;2002年
2 陈泽军;广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3年
3 王谷成;产业集聚与广西城市化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4 卢晓;广西区域差异与区域开发战略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5 王培县;广西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6 王文军;循环经济的中国发展模式研究及实证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
本文编号:
2618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18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