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湖南

发布时间:2020-04-24 17:25
【摘要】:2010年,湖南省研究并启动低碳经济试点,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切入点,也是湖南省“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政府应该通过公共政策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先导作用,以公共政策的创新引领低碳经济的发展。 湖南省“两型社会”试验区发展低碳经济还存在以下政策困境,首先,政策目标不统一,政府的公共政策涉及企业、公众、环保部门等各个利益团体的利益博弈,不同的利益团体拥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利益诉求将导致对政策方案的不同选择,因此,政策主体之间以及政策主客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导致政策目标的分裂。其次,政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政策工具的准确选择,政策工具的选择既受到工具本身性质的影响,也受到政策施行环境的影响。不同的政策工具有其自身的适应性,单项的政策工具难以应对低碳经济这一复杂系统。再次,碎片化的政策领域难以形成系统优化的政策目标,发展低碳经济涉及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诸多环节,而目前主要的政策集中于生产环节,对于价值链的其他环节重视较少,没有形成全过程减碳的模式。最后,气候变暖问题需要行政区域之间的通力合作,构建一组共同遵守的制度框架,但现实中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条块分割,难以实现区域之间协调与配合。 面对这一复杂的政策图景,单项政策已无力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从系统的角度思考通过公共政策的组合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首先,政策目标需要平衡各个利益主体的诉求,通过构建政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话机制,协调政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政策信仰,实现政策目标的认同。其次,以混合型工具为主,强制型政策工具为辅,不断发展自愿型的政策工具,实现政策工具的组合。再次,从价值链的角度提出在价值生产的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减碳,通过生产环节、流通环节、销售环节、消费环节等多种政策领域相互配合和协调,形成政策合力。最后,气候资源作为一种纯公共物品,任何个人都有搭便车使用的倾向,在一次性博弈的情况下,只能实现次优解,因此,需要地区之间的协调行动,构建一组共同遵守的制度框架,有效促进湖南省“两型社会”试验区低碳经济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F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健;;成都:建设低碳城市的新举措[J];新重庆;2010年09期

2 林国尧,江山,蔡振武;温州试验区私人企业劳动关系初探[J];中国劳动;1989年03期

3 ;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对重庆市四个试验区的调查[J];中国工商;1996年06期

4 文兴吾;;末班车驶入快车道——绵阳市游仙经济试验区发展纪实[J];四川政报;1996年07期

5 常近时;“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前进论坛;1997年03期

6 李树森,俞冬兴,许成启,赵岭,王立刚,刘新宇;嫩江流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试验区综合效益分析[J];防护林科技;2004年06期

7 张安全;;新疆煤田火区灭火施工用水量初探[J];科技经济市场;2007年07期

8 ;重庆建“试验区”分两步走2012年达到富裕小康[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7年07期

9 刘世庆;刘渝阳;廖祖君;;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金融改革[J];西南金融;2008年04期

10 汪孝宗;董志龙;;黔东南“生态文明试验区”[J];中国经济周刊;2008年3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宪成;;中国腐植酸绿色低碳产业前景光明(摘要)[A];2010中国腐植酸行业低碳经济交流大会暨第九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琳;;浅议低碳设计[A];2010国际工业设计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工业设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晓琳;;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夏喜平;;促进城市低碳转型 推动武汉绿色发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彭树万;;“低碳”在“两型”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赵和楠;;财税政策扶持与低碳农村建设:问题与路径[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祝连生;操逢世;;关于发展低碳型高效循环农业的思考[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杨成波;;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审计模式探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易健春;王佳良;王璐;;南馆公园低碳生活示范园建设初探[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10 颜蕾;朱秋白;朱明子;;低碳经济转型与政府资金的投资方式[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泳;青白江区:打造全市首个低碳经济试验区[N];成都日报;2010年

2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 邓聿文;建立低碳经济试验区[N];中国化工报;2009年

3 特约评论员;加快推进大理低碳经济试验区建设[N];大理日报(汉);2010年

4 本报记者 涂序波;努力打造“中国大理洱海流域低碳经济试验区”[N];大理日报(汉);2010年

5 马婧婧;低碳生活,,很时尚很环保[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邱登科;低碳设计 激活可持续经济[N];民营经济报;2008年

7 黄胜利;低碳经济下的中国能源未来[N];市场报;2009年

8 记者 邱登科 实习生 邬鹏;广州两会最潮话题:“低碳经济”[N];民营经济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金堂 韩雁 刘澜 赵志敏 企业主管 聂铭新 教师 冯娜 公务员 李璐;新能源:托起低碳保定[N];保定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莉;中国低碳之路怎么走[N];经济参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秀梅;资源型城市低碳转型机理与调控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卢晓彤;中国低碳产业发展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纪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罗栋q

本文编号:2639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39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7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