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省域知识经济差异与趋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07:01
【摘要】:知识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决定性要素,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教育理念,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从直观上讲,由于区域间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技术水平、人口素质以及经济基础等条件的不同,造成了区域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综合实力的巨大差距。可是除此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影响区域间知识经济的发展,在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我国省域知识经济又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如何促进我国省域知识经济的均衡协调发展是文章想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已有的关于知识经济的研究和评价指标,从人力资本投入、知识资本投入、金融资本投入、知识经济产出、知识的可持续五个方面创立了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对我国省域知识经济的发展情况做了综合测评。在此基础上,利用Kernel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分析方法,通过引入空间因素,研究中国31个省域2000-2009年知识经济的动态发展情况,从时间动态角度发现,我国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呈稳定上升的趋势,并且存在俱乐部发展,两端俱乐部有明显的趋同现象,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趋同俱乐部在地域上成片分布;从空间动态角度发现,邻居区域环境对其本省域知识经济增长以及向何种趋同俱乐部转移有规律性的影响:优越的邻居区域环境对省域知识经济发展起到增进作用,与高水平省域相邻,其自身水平提高的比率将明显大于其他水平的邻居环境,而较差的邻居环境的影响力不大。通过空间趋同检验发现,我国省域知识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到自身影响因素的限制,同时也受到空间邻居环境以及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影响,印证了文章得出的结论。 最后,根据知识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促进我国省域知识经济协调发展做进一步的规划和建议。
【图文】:

省域,知识经济,评价指数,增长速度


、福建、辽宁、内蒙古,相比之下,,评价指数增长较慢的省域分别是江西、、云南、安徽。经比较发现,增长速度快的省域与本身知识经济水平高的省体相符,而增幅慢的省域与本身知识经济水平低的省域大体相符。这反映出年内,知识经济水平高的省域在高水平提升,知识经济水平低的省域发展缓其是北京、上海两个直辖市,无论是综合评价指数还是增长水平,都是处于前两位的地位,且明显高于其他的省域。而云、贵等省域由于区位条件、经础、科技投入等诸多因素影响,致使其知识经济低水平发展,且发展缓慢。注意的是,内蒙古作为内陆省域,近些年加大了对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经合评价指数增长迅速,从 2000 年的 21 名一跃成为 2009 年的 10 名;而江西从 2000 年的 19 名下滑到 2009 年的 27 名。

密度估计,省域,俱乐部,主峰


图 4.1 全国相对知识经济发展水平的 kernel 密度估计从图 1 可以看出:1、2000-2009 年间,我国省域知识经济的发展水平整体上出单峰分布形态,绝大多数知识经济水平较低的省区都落在了最左边的主峰,分布密集区处于 0~1 之间,表明大部分地区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国水平以下,处于低水平的落后陷阱中;2、除了主峰之外,密度曲线在较高水段还有几个小的波峰,虽然规模相对主峰较小,但在考察期内稳定存在,表高的知识经济发展水平“俱乐部”的长期存在;3、在考察期内,随时间发展波现向右偏移的趋势,表示我国省域知识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察三条曲线的主峰高度,呈现局部升高的趋势,这意味着,我国省域知识经展演进存在俱乐部趋同的趋势,这就容易造成高水平俱乐部和低水平俱乐部的进一步拉大。4.3 我国省域知识经济的空间相关性检验由于区位条件、经济基础、科技投入等诸多因素的差异,由空间单位的异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良健;何琼峰;;省际竞技体育水平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2 王良健;李晶晶;陈锦龙;;中国省际旅游业发展演进的时空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3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4 蒲英霞;葛莹;马荣华;黄杏元;马晓冬;;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5 覃成林;唐永;;河南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6 马国霞;徐勇;田玉军;;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增长收敛机制的空间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7 高钟庭;知识的经济化与经济的知识化——兼论知识经济的特征[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8 苏伟忠,杨英宝;河南省知识经济测度与发展战略[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9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我国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1978—2002年[J];经济学(季刊);2005年S1期

10 杨开忠;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经济研究;1994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许强;知识密集型产业评价和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刚;知识经济的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焦芳;知识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杨问芝;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川蕾;我国区域知识竞争力的地区差异及政策选择[D];湖南大学;2008年

5 李凤梧;广东省制造业知识密集程度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420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420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