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8 19:15
【摘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生态文明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循环化、低碳化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两型社会”建设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具有理论探索意义和实践指导价值。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评价已经有一些有益的探索和研究,促进了“两型社会”建设评价,但我国对“两型社会”建设评价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本文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对象,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理论基础,在深入理解“两型社会”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对“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做了认真探讨,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丰富“两型社会”建设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供科学决策指导依据。 研究中运用文献回顾法、频度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遵循从理论到综合评价再到案例分析的逻辑体系,分析“两型社会”建设构成要素,建立“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案例研究。 通过系统地回顾国内外在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对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了解已有研究进展和不足。在对明确了“两型社会”内涵和特征后,通过理论和实践研究,分析、识别、概括出“两型社会”建设构成要素,包括:资源节约要素、环境友好要素、科技创新要素、经济发展要素、生态文明要素、社会和谐要素。在要素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系统层、子系统层、控制层、指标层,65项具体指标构成的“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且引入线性加权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两型社会”建设进行综合评价。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进行案例研究,从资源、环境、科技、经济、生态和社会六个方面对长株潭三个城市“两型社会”建设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到多角度的评价结论,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对“两型社会”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05;F124;F224
本文编号:2643780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205;F12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新端;郑泽根;;环境友好型城市环境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9期
2 赵静;曹伊清;徐挺;尹大强;;低碳经济与“两型社会”的相关性及指标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6期
3 何文举;马海燕;聂国卿;;省域科技资源配置状况评价——以湖南省“两型社会”建设中的科技配置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4 李晖;;两型社会建设视野中的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以湖南区域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9期
5 刘战平;;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SWOT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6 吕锋华;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分析[J];北方经贸;2002年12期
7 匡远配;连大鹏;罗荷花;;农业资源投入与环境友好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南省1993~2008年的数据[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1期
8 温宗国;李蕾;;环境友好城市指标体系及其标杆管理[J];环境保护;2007年22期
9 李克强;;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10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环境保护;2010年22期
10 贾莉;;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晏永刚;重庆市循环经济测度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3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43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