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和俄罗斯自由经济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4 20:04

  本文关键词:中国和俄罗斯自由经济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成立自由经济区是很久以前公认的,解决国民经济问题加快地区发展最有效最实际的方法之一。文章从整体的角度分析了成立自由经济区的世界经验,从个体的角度分析中俄之间自由经济区的主要概念、分类和自由经济区的优点及缺点。研究中俄建立自由经济区的经验、特点、成就与不足。需特别注意的是自由经济区在俄罗斯的合理调节制度对以后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和影响。上述问题采用了SPSS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在俄罗斯成立自由经济区失败的原因,同时借鉴中国的相关经验,分析在俄罗斯建立自由经济区可能的前景。有效的国民经济市场改革,首先与严格考虑区域的特点和多样性等因素相关。尤其是建立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自由经济区,需要新的方法制定和实行系统的和综合的区域政策。作为国际经验表明,它们是经济在各方面包括某些地区发展,最重要的和强有力的国家调控手段。根据其国内目标,有组织的自由经济区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益,除此之外,还有效地使国家融入世界经济,扩大国际合作。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是加强一体化过程,提高国民经济开放程度。自由经济区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商业实践,据专家介绍,90年代末,世界上有1500个这样的自由经济区,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长。1995年到20014年期间,仅从生产地出口的货物总量从170亿增长到420亿美元,同一时期就业人数从250万增加到600万。自由经济区的建立,使国家面临三大任务:经济、社会和科技任务。经济目标为:通过特殊的经济优惠机制,稳定的法律基础和简化各种组织程序,吸引国内外资本;扩大制成品出口,合理进口和建立进口替代品生产机制;通过授予所有自由经济区的组织及企业不同形式的对外经济活动许可,消除对外贸易垄断;增加国家和地方外汇收入预算。社会目标: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提高就业率,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通过在组织、管理、金融领域研究并推行国际经验的做法,创建高技能劳动力阶层;培养全球所需求的管理技能;满足人们对优质消费品的需求及国内市场饱和度。科技目标—吸引国内外先进技术;加快自主创新过程;吸引国外科学家和专家。俄罗斯联邦有20年的建设自由经济区的经验。但是到目前为止,俄罗斯自由经济区并没有正常运行。其原因是政府预算拨款资助小,对创立不同水平企业的侨民设立很多行政壁垒,甚至拖延自由经济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俄罗斯不同,中国建设自由经济区已成为经济现代化,利用外部因素的新方法中最引人注目的证据之一。目前,自由经济区不仅成为解决单纯经济问题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未来检验新措施的实验室。从理论上讲,中国成立和运作的经验研究和中国自由经济区在克服落后和加速经济增长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长远问题相联系。就实际情况而言,实际上在解决一些法律、经济和社会问题中,建立和发展自由经济区的研究使中国得到正反两方面结果。应用方面的问题,包括中国作为与俄罗斯有前途的大规模投资合作伙伴的研究和确定最有前途的合作领域及方式。中国自由经济区的经验,尤其是对俄罗斯非常重要,还因为在俄罗斯也有类似的地区。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的主题是自由经济区,而研究对象是俄罗斯和中国。毕业论文的目标是自由经济区在中俄两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分析。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以下几个任务:确定自由经济区的实质和基本概念;分析自由经济区固有的主要优点和缺点;研究自由经济区在中国和俄罗斯形成的特点;研究中国和俄罗斯在建设自由经济区中取得的成就和不足;分析俄罗斯建设自由经济区失败的原因;分析俄罗斯建设自由经济区的可能性及前景。关于自由经济区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中以及俄中联合自由经济区的问题,中、俄相关学者已经在其著作中有详细的说明。论文基于一些俄罗斯、中国、和外国研究员的理论著作,全国性的政策文件,现代科学政治文献,期刊和参考书等原始理论基础研究的资料。1973年签署京都公约,该公约确定免税区为特殊的外贸飞地,在这货物被认为是处于境外地区,自由经济区在很多国家受到普遍推广。自由经济区是国民经济区的一部分,它使用特殊的优惠系统和促进因素,不适用于国家的其余地区。通常情况下,自由经济区—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区域。自由经济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一种特殊形式。建立自由经济区实现经济增长加速战略,即确定目标的范围和领域,以国际合,集中运用有利因素的资源作为基础,提升经济活动积极性。这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经济目标追求扩大对外贸易和一般对外经济活动;吸引国内外资本;增加国民生产力,增强经济效益竞争力;2)社会目标有以下几个任务: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提高员工的素质及技能水平;组建现代化管理团队;提高社会福利和生活水平;3)工业和科技目标包括: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吸引国内外人才;加快从研究向应用转变过程;更好的利用现有的生产力。除以上目的之外,建立自由经济区有主要任务:促进工业产品出口及外汇收入;增加就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减少失业。21世纪初的特点表现为自由经济区在世界经济中活跃表现。建立自由经济区是鼓励对外贸易的重要路线之一,自由经济区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受到普遍推广,在世界经济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自由经济区有助于吸引外国资本和外国先进技术,扩大出口创汇,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加快生产结构转型,开放合作领域界限。 自由经济区‖的传统概念是划分出特别的作为直接吸引外资投资工业和服务业,建立对外国投资者及外国投资企业的特殊的制度和特殊的商业优惠环境的地方。然而仔细研究自由经济区的概念可以看出,其本质有三个统一的子系统:经济、自然地理和社会。这三个子系统的一致性强度决定了自由经济区的经济效率。自由经济区的分类可以分为特别经济区,开放城市和普通地区;经济和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自由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实行自由经济区表明,这种经营管理模式保证了合理运用物质和人力资源,甚至是科技人才的可能性。经自由济区成为改善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积极参与国际劳动分工的重要因素。自由经济区已成为吸引海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的主要渠道。中国自由经济区的特点是完全系统化,即典型的 点—线—面‖模式。首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建立经济特区,经济和贸易最有利于该地区的发展。随后在中部地区成立经济特区。最后,开始 中国西部大开发‖过程,由沿海向内陆发展。在中国实行自由经济区保障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获得领先地位(例如,轻工业,包括纺织、食品加工、电子、煤炭、建材、机械制造、黑色冶金业(钢铁)、化工等),农业、服务业和旅游业。同时在中国成立和运作经济特区,再次产生国民经济系统中某些负面因素,即缺乏发展,经济结构与外贸体制不相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员工技能水平,立法不完善。然而在21世纪初正负面因素平衡变得趋向于正面的积极因素。目前俄罗斯自由经济区状况显示,24个中或多或少的只成功运作3个自由经济区。比较分析俄罗斯和中国的自由经济区可以断言,和俄罗斯相比,中国受主要合理的国家调控,吸引和利用外资,在建立和运作自由经济区方面,中国远远超过俄罗斯。考虑到中国自由经济区的成功经验,确定俄罗斯发展自由经济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宏观调控标准化;改善投资环境;建设完整的自由经济区系统。中国和俄罗斯自由经济区或俄中自由经济区将成为21世纪初及未来长久发展的俄中全面合作的坚固经济基础。
【关键词】:自由经济区 投资 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F151.2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27
  • 1.1 Research Back ground11-14
  •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cience Cont ribution14-17
  • 1.2.1 Research purpose14-15
  • 1.2.2 Key provisions15-16
  • 1.2.3 Science contribution16-17
  • 1.3 Related Literature Review17-20
  • 1.3.1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in Russia17-19
  • 1.3.2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in China19-20
  • 1.3.3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abroad20
  • 1.4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ology20-24
  • 1.4.1 Theoretical basis21-22
  • 1.4.1.1 Neoclassical direction21
  • 1.4.1.2 The concept of clusters21-22
  • 1.4.2 Methodology22-24
  • 1.5 Research innovation points24-27
  • Chapter 2. Chinese experience in creating FEZ27-59
  • 2.1 The function of FEZ in China27-35
  • 2.1.1 Attra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and investments29-31
  • 2.1.2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31-32
  • 2.1.3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32
  • 2.1.4 Growth of foreign trade and promotion of export of goods and services32-35
  • 2.2 The Status of FEZ in China35-45
  • 2.2.1 Basic provisions35-41
  • 2.2.2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FEZ41-45
  • 2.3 E ffect of creation FEZ on Chinese economy growth45-54
  • 2.3.1 Direct macroeconomic effects48-51
  • 2.3.2 Indirect macroeconomic effects (IME)51-54
  • 2.4 The problems of operate FEZ in China54-58
  • 2.5 Chapter summary58-59
  • Chapter 3. Russian experience in creating FEZ59-91
  • 3.1 The function of FEZ in Russia59-65
  • 3.1.1 Attrac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59-61
  • 3.1.2 Influence of creation FEZ to national economy61-63
  • 3.1.3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63-65
  • 3.2 The Status of FEZ in Russia65-74
  • 3.2.1 Basic provisions65-70
  • 3.2.2 Stages of development of FEZ70-74
  • 3.3 Effect of creati on FEZ on Russian economy growth74-85
  • 3.3.1 Direct macroeconomic effects78-81
  • 3.3.2 Indirect macroeconomic effects81-85
  • 3.4 The problems of operate FEZ in Russia85-89
  • 3.5 Chapt er summ ary89-91
  • Chapter 4. The compa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91-104
  • 4.1 The difference on economic effects in two countries91-93
  • 4.2 The difference of development direction in two countries93-96
  • 4.3 Feasibl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two countries96-100
  • 4.4 The ability to use Chinese experience for development of FEZ Russia100-103
  • 4.4.1 Normalization of macroregulation101
  • 4.4.2 Improving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101-103
  • 4.5 Chapter summary103-104
  • Conclusions104-106
  • References106-110
  • 致谢110-111
  • Resume11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China-U.S.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A Win-Win Partnership[J];China International Studies;2009年01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和俄罗斯自由经济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6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1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