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自主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自主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创新驱动战略即将成为未来“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河南。到2020年,基本形成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协调发展、充满活力的自主创新体系。全社会RD投入占各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5%;科技进步贡献率百分之六十;工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占比达33%;发明专利年授权数冲进全国“TOP10”。但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实施,却是一个非常系统复杂的工程,这不但关系到在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败,更关系到河南省是否能够顺利地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本文基于管理学、创新学、统计学的理论与方法,针对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分析,明确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背景,总结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现状;然后在力求对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客观评价的基础上,构建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驱动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进行测评,通过灰关联分析法计算得出各项指标的影响程度;并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对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分析,得出结论并进一步预测河南省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未来趋势,最后提出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思路与现实对策,为政府、行业和企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借鉴,为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依据。总的来讲,本文在借鉴前人已经完成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基于时间维度的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垂直动态变化,通过分析各项指标的权重来解释自主创新对创新驱动的影响程度。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河南省发现自身优势以及与其他地区存在的差距,从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保持竞争优势、促进创新驱动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关键词】:创新驱动 自主创新能力 河南省 主成分回归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
【目录】:
- 致谢4-8
- 摘要8-9
- 1 绪论9-12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9-10
- 1.1.1 研究背景9
- 1.1.2 研究目的9-10
- 1.2 研究内容和框架10
- 1.2.1 研究内容10
- 1.2.2 研究框架10
- 1.3 研究方法10-11
- 1.4 创新点11-12
- 2 文献综述12-16
- 2.1 创新驱动概述12-13
- 2.1.1 创新的概念12
- 2.1.2 创新驱动的概念、特征、内涵12-13
- 2.2 河南省创新能力评估概述13-14
- 2.2.1 构建指标体系13
- 2.2.2 分析评价方法13-14
- 2.3 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概述14-16
- 2.3.1 发展现状研究14
- 2.3.2 创新模式分析14
- 2.3.3 驱动路径选择14-16
- 3 河南省创新驱动发展现状分析16-23
- 3.1 地区布局16-17
- 3.2 行业分布17
- 3.3 规模类型17-18
- 3.3.1 企业规模17-18
- 3.3.2 企业类型18
- 3.4 产值增长18
- 3.5 投入产出分析18-19
- 3.6 结论19-23
- 3.6.1 河南省创新驱动机制存在瓶颈20
- 3.6.2 河南省创新环境亟待改善20
- 3.6.3 河南省创新能力薄弱,创新投入不足20-21
- 3.6.4 河南省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21
- 3.6.5 河南省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21
- 3.6.6 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21-23
- 4 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驱动发展灰关联分析23-29
- 4.1 灰关联分析原理23
- 4.1.1 分析方法23
- 4.1.2 分析步骤23
- 4.2 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与创新驱动发展灰关联分析23-28
- 4.2.1 递进分析24-27
- 4.2.2 不同时段对比分析27-28
- 4.3 结论28-29
- 5 河南省自主创新能力分析29-37
- 5.1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29
- 5.2 数据分析29-37
- 5.2.1 研究方法29-32
- 5.2.2 分析过程32-34
- 5.2.3 结果分析34-37
- 6 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37-40
- 6.1 完善创新驱动机制,大力改善创新环境37
- 6.2 充分整合创新资源,加强人力资源建设37-38
- 6.3 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政策扶持38-39
- 6.4 搭建技术产业集群,突出企业主体地位39
- 6.5 大力保护创新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39-40
- 7 结论与展望40-42
- 7.1 研究结论40
- 7.2 未来展望40-42
- 参考文献42-45
- ABSTRACT45-47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成卫青;应用主成分回归分析评估企业经济效益[J];微机发展;2003年07期
2 葛培运;;主成分回归分析在经济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27期
3 马晓娟;潘仁龙;周钢;王林;;主成分回归分析在收入分配中的应用[J];贵州科学;2010年02期
4 吴琼;李浚圣;张红军;;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的流程工业生产故障预测[J];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贺小滔;郭小民;周东;陈兆娜;;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法用电经济分析与预测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3年01期
6 都俊杰;何先平;乔林;;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的消费需求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22期
7 张鹏;董玲;;基于因子-主成分回归分析的股价技术分析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夏儒立;;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的海南休闲旅游发展综合研究[J];湖南农机;2011年11期
9 兰冲锋;严云云;;基于主成分回归分析构建顾客满意度模型的实证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李毛侠;;安徽省消费需求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回归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惠军;河南省自主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2 高峰;紫杉醇类似物二维定量构效关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瑞峰;我国雾霾污染影响因素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自主创新驱动发展路径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69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6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