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9 18:27
【摘要】: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啸将对仍处于深度转型中的中俄两国产生怎样的影响?金融危机在转轨经济中的诱因何在,传导机制与现实影响如何?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未来走向如何?论文以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经济发展模式嬗变为研究对象,采用数理模型建构与比较制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入解析与比较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啸在中俄两国的传导机制、病相表现及其影响,从金融危机的视角对中俄两国各自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度特质及其运行绩效做出全新解读,并系统研究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经济发展模式的未来走向。“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正是金融危机摧枯拉朽般“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去除了一国经济的浮华与虚夸,世人可以“风吹黄沙始见金”般地看到中俄经济的真貌与病变所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透过危机看转轨,为世人比较并研究中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使人们能够对中俄30年不同的转轨模式、制度特质及其运行绩效做出全新的解释与判断;就实践意义而言,在“危中有机”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研究危机、应对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领域的首要课题,基于转轨的制度特质,长期追踪并深入分析中俄两国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与影响、预警未来风险冲击、对现有反危机政策进行效果评估,从而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有利时机,实现中俄赶超乃至大国的真正崛起,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研究表明,在危机的冲击之下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突出地表现为经济增长大幅下滑,但国际收支、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表现尚好,宏观经济继续处在整体可控状态。与之相比,中国经济在“金砖四国”中呈现出“一枝独秀”的稳定增长态势,但危机的长期效应已经在中国经济中逐渐呈现。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两国在宏观经济、金融市场表现、主导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领域及反危机措施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别。贸易渠道而非金融渠道,接触性传导而非非接触性传导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中俄两国根本的传导机制;其中俄罗斯的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是金融危机传导的关键因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伴随着大规模制度变迁产生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与冲突,中俄两国经济转轨过程始终潜伏着巨大的内生性危机因素,这一因素一旦与输入型金融危机相结合而互相强化,将对两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可控民主+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投资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发生着细微而重大的变化。从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从可控民主向“去斯大林化的现代化”的宪政转型再启动成为俄罗斯未来发展的应然选择。金融危机为中国整体改革框架的重建提供了动力和契机,市场化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型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唯有从“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向内需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并以法治为核心适时启动政治改革,是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相比“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在如下方面有所突破,相关研究具有创新性:(1)研究视角创新“转轨与危机”并非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但与国内学者竞相投身于“金融危机对转轨经济的冲击与影响”的选题研究相比,作者独辟蹊径,以透过危机看转轨的研究视角,通过深入分析和比较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海啸在中俄两国的传导机制、病相表现及其影响,对中俄两国各自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制度特质及其运行绩效做出全新解读,并系统研究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经济发展模式的未来走向与国际影响,体现出一种研究视角创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者们提供了一系列多层次、多视角的转轨经济研究成果,但从金融危机入手,透过金融危机对中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比较研究的并不多见,国内相关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2)研究方法创新作者将比较制度分析方法与斯蒂格利茨-霍夫模型的扩展与应用相结合、案例分析与多学科融合研究相结合,这样的研究方法适应转轨经济比较研究的内在要求,解决问题与核心论述更具针对性。(3)研究结论具有现实意义与操作性作者带有强烈的现实导向,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基于转轨经济的制度特质,深入追踪并分析金融危机在中俄两国的传导机制及影响、预警未来风险冲击、对中俄现有反危机政策进行效果评估,希冀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有利时机,实现中俄赶超乃至大国的真正崛起,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相关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政策创新。不足之处是作者比较制度分析领域,特别是俄罗斯历史、后金融危机时代俄罗斯第一手资料的欠缺、数理模型建构方面经验欠缺等诸多因素都将是以后研究工作中继续努力和改进的方向。
【图文】:

矩形图,世界经济,矩形


T.Green邋(2005)将这种现象描述为“世界经济矩形”:逡逑如图1-1所示,一边是英美等发达国家作为消费者;另一边是以迅速成长的新兴经逡逑济体为代表的“生产国”,他们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为欧美发达经济体生产大量逡逑商品的地位;而俄罗斯等资源供应国则构成了第三边,他们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主要逡逑为全球经济提供能源与资源;第四边是日德等国,专为新兴市场国家提供专用生产逡逑设备。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发展,欧美发达经济体开始降低消费水平提高居民储蓄,逡逑而新兴经济体提高消费水平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一种必然趋势,这将对逡逑中俄两国未来产业结构和消费能力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格局。逡逑欧美国家(消费国家)逡逑资源供给W逦,,邋>逦生产设备供给国逡逑(如俄罗斯)逦、八:::逦(如日德)逡逑=逡逑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生产国家)逡逑图1-1邋T.Green邋“世界经济矩形”逡逑2.转轨模式与经济发展模式释义逡逑(1)转轨与转轨模式逡逑转轨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大事件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

路线图,研究思路,路线,发展模式比较


逦1逡逑图1-2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逡逑如图1-2所示,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选题,本逡逑文的研究思路与逻辑结构可分为四部分:逡逑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逡逑“金融危机及其引致的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将对仍处于深度转型中的中俄两国逡逑1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124;F15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丹;;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企业社会责任思考[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杨文武;;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经贸合作研究[J];全国新书目;2017年02期

3 潘培训;;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J];智富时代;2016年12期

4 陈春花;;危机时代也能缔造伟大公司[J];支点;2017年02期

5 付兵涛;;全球经济进入去危机时代?[J];当代金融家;2014年02期

6 万婷;;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特点及其出路[J];商;2016年28期

7 杨月朗;;近年来关于“后危机时代”研究综述[J];学理论;2013年06期

8 周其仁;;反思“后危机时代”[J];上海经济;2010年03期

9 李永钧;;后危机时代的中国车市[J];时代汽车;2010年Z1期

10 周其仁;;吊诡的“后危机时代”[J];新经济导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爱晶;张秀芳;;后金融危机时代铸造企业如何融资[A];2017冶金企业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7年

2 陈松林;;后危机时代的煤炭市场走势[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魏金玲;;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国际形势分析[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伟;;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政府执行力探究[A];“领导科学发展30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汪无际;;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医药企业的融资管理[A];“决策论坛——公共管理决策案例与镜鉴研讨会”文集[C];2015年

6 黄永章;周娜;马宁;孙仁金;;“后危机时代”中国炼油业的战略选择[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7 ;前言[A];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评价报告·2010[C];2010年

8 王艳;;后金融危机时代沈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9 生育新;;后危机时代的财务转型与价值重建[A];2013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4年

10 招商银行青岛分行课题组;王纪全;周广涛;孔燕;张蕾;;后危机时代中小商业银行扩张方向及风险度量与防范[A];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2010)[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正泉;后危机时代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更为重要[N];中国现代企业报;2010年

2 赵伟;“后危机时代”的中山机遇[N];中山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柏晶伟;推动“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方式转型[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4 亚夫;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需要调整政策取向[N];上海证券报;2009年

5 吴红萱 孙昂;江苏财政抢抓“后危机时代”先机[N];中国财经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蔡若愚;商业领袖乐观面对后危机时代[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史颖;后危机时代怎样扩大内需[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童海华;后危机时代:改革更待破题[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9 李向阳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面临低速增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胡俊刚 江德斌;后危机时代的中国新格局[N];中国审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施朝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唐艳;后危机时代安徽中小企业金融支撑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于冰;后危机时代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刊;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刘迎春;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创新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6 王晓钧;后危机时代中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谢玉冰;后金融危机时代“民工荒”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8 黄禹铭;后金融危机时代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伟;后危机时代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调整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琪儿(Odgerel Uchral);后金融危机时代中蒙双边贸易合作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 沈曦;后危机时代湖南服务业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崔炳堂;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外贸的影响[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4 孔儒杰;后危机时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策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5 康凯;后危机时代国际热钱流入中国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常伟峰;后危机时代下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路径的选择[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7 许晶晶;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促进“和谐世界”思想实现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8 王娟;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扩大消费需求问题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年

9 胡方雨;后危机时代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结构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10 刘翠翠;后危机时代中国金融规制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71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71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e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