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4:04
【摘要】:当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由于长期经济发展带来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以及经济粗放式发展方式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种种问题使得区域发展受到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限制。国家在政府会议中多次提及应对这一挑战的方针对策,指出:要立足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此为重心实现经济发展,促进区域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产业结构的空间属性是以土地为载体实现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产业结构即为用地结构。社会经济活动都是以一定范围的土地为基础而展开的,各经济部门占用土地的面积与其产出水平密切相关。因此,研究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将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对于缓解我国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压力和用地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榆林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其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状况息息相关,为使榆林市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榆林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演变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运用统计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熵值法、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模型方法,定性定量研究了二者内在的关系,并构建了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更加系统的分析了二者的相对发展水平及协调发展状况,并针对结论,提出有利于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榆林市用地结构以农用地为主,建设用地比重最低;研究期内,榆林市各类用地的结构比例变化存在着增减方向与程度各不相同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呈平缓上升的趋势,用地结构趋于均衡。 (2)榆林市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就业结构以第一产业比重最大;通过对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的动态变化的分析,得出,榆林市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均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幅增大,但就业比重却平缓增长,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与就业比重均呈波动趋势变化;研究期内,产业结构偏离度呈总体增长趋势,偏离度值偏高,产业结构效益不断降低。 (3)榆林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在短期内,用地结构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验证了产业结构是用地结构的Granger原因,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可引起用地结构的优化升级。 (4)系统评价了榆林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二者的协调发展度经历了“初级耦合协调—良好耦合协调—一般耦合协调”的演变过程;就空间分异特征而言,北六县的耦合协调发展度要高于南六县。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01;F127;F224
本文编号:2692577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01;F1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2 刘春霞,朱青;信息熵在产业结构演变研究中的应用——兼论我国制造业结构演变的时空分异[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3 孟峰;城市规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城市开发;2000年02期
4 郭腾云;;北京产业结构演变与发展阶段的灰色关联判断[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5 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林育欣;刘勇;;深圳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5期
6 邵一希;李满春;陈振杰;杨康;蔡栋;;地理加权回归在区域土地利用格局模拟中的应用——以常州市孟河镇为例[J];地理科学;2010年01期
7 樊杰;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3期
8 朱会义,李秀彬,何书金,张明;环渤海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3期
9 蔡运龙;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J];地理学报;1996年03期
10 陈彦光,刘继生;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的定量描述:从信息熵到分数维[J];地理研究;200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萍;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南京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高娟;陕西省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92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92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