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重庆市承接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2 06:13
【摘要】: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作为其中重要一个环节,,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先,从区域内部来看,它是促进本地区产业升级与产业优化的主要动力,大大提高了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质量与竞争力;其次,从区域间协调发展来看,这是解决区域间矛盾、开展区域合作从而实现区域共赢的有效手段。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提供了动力与条件,而中国不同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这一理论适合我国的基础。在新形势下,如何积极、有选择的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提高重庆产业结构尤其是工业结构层次和水平,是重庆目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必然选择。本论文在对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基础、内涵、模式、效应、研究方法等六个大块进行分类概述。然后用定量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了我国区域梯度分布,计算得出重庆在我国所处经济梯度地位。随后展开对产业转移重庆的动力机制及重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现状和优势条件,重庆市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重点选择与案例分析的论述,最后提出重庆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政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庆军;;关于我国目前产业梯度转移的冷思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7期

2 李国庆;;加快中部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SWOT分析及对策[J];新学术;2007年03期

3 徐忠爱;;广东产业转移工业园在产业梯度转移中的作用探讨[J];经济前沿;2008年Z1期

4 饶华;;基于社会责任视角的江西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11期

5 胡菁华;;技术升级——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J];广东农业科学;2009年01期

6 赵治华;刘亚铮;;关于产业梯度转移对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影响再分析[J];当代经济;2009年23期

7 周绍宁;;对长三角服装产业梯度转移的冷思考[J];中国制衣;2007年09期

8 侯燕;;河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SWOT分析[J];现代商业;2010年08期

9 安增军;刘琳;;中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10 李传志;;东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之我见[J];生产力研究;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叶建华;;高安市承接陶瓷产业梯度转移现象引发的思考[A];宜春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玉娟;李强;王金增;;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构筑区域发展新格局——基于产业梯度的区域分工与优化河北产业结构[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黄辉;程宝东;李秋燕;王承兵;;浅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转移给平煤非煤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A];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7年

4 虞锡君;钱方明;;浙商投资中部地区的特征和动因[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方亚飞;;产业集群: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战略选择[A];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韩军;雷娟;;流通业对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杨春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加快贺州工业发展[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8 卢昭清;;浅谈桂东地区如何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挥前沿地带作用[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9 陈鹏;;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齐头并进[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泽忠;周启刚;黎力;;基于高新空间信息技术的重庆市第二次土地调查[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庄石;生产要素紧缺是服装产业由沿海向内陆梯度转移主要原因[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记者 徐宁邋桐乡市委报道组 李晓鹏;抢抓杭州产业梯度转移机遇[N];嘉兴日报;2008年

3 王海龙邋万晓玲 韩慧;地震无法阻挡鞋业产业转移趋势[N];中国工商报;2008年

4 记者 戴琦;只有企业强才能经济强[N];中国企业报;2009年

5 记者 吴青;王萍接受香港媒体联合采访[N];九江日报;2007年

6 王宇;珠三角企业倒闭外迁本质是地区产业梯度转移[N];中国改革报;2008年

7 记者 张倩;陆浩徐守盛会见吉晓辉[N];甘肃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李可 高洪艳 实习记者 宋菲;产业梯度转移挽救中国制造[N];中国贸易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罗永林;产业梯度转移为何演变成污染转嫁[N];安徽经济报;2007年

10 记者 邱刚;抓投资 促消费 稳出口[N];深圳特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蕊;区域产业梯度转移调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徐境;呼包鄂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及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陈俊华;外商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华均;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社会影响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刘洪斌;区域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以重庆市为例[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7 何峰;重庆市农田土壤—粮食作物重金属关联特征与污染评价[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8 关博谦;重庆市烤烟关键性元素调控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9 周旭;基于区域特色的重庆市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成晨;重庆缙云山水源涵养林结构及功能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X;重庆市承接我国产业梯度转移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2年

2 徐露;工业产业梯度转移的模型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顾佳;沪—苏—通三角区工业产业梯度转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杨清清;海南省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陆遥;产业链空间离散化效应与产业梯度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刘雯雯;中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7 刘琳;全球化条件下京津冀产业梯度转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范磊;陕西省污染产业承接规避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9 陈敏;产业梯度转移中的污染转移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陈云;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与湛江市产业承接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2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692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c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