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孟州模式

发布时间:2020-06-06 20:19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它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其重要,它的发展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县域经济对于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等方面产生着重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县域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来,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在全国国民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分量愈发凸显。县域经济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河南与我国东部发达省市经济发展相比仍然较为落后,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亦存在着总体规模不大、产业层次较低、效益较差、工业化进程较慢等困难和问题。孟州作为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近几年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总结其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果,思考分析其成功的经验及模式,挖掘孟州经济发展的潜力,为孟州找到经济发展的动力,为该市经济政策提供一定参考。并通过分析总结其经济发展模式——“孟州模式”,使与之相类似的县域经济发展找到可以借鉴的模式,对于推动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缩小河南和东部省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实现河南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县域经济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县域经济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分析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县域经济的模式特征进行分析。接下来分析了孟州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其围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皮毛加工、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积极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扶持培育了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了孟州经济稳步发展,同时取得了一系列的社会效益。通过对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成功模式进行研究,从中总结出适合孟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对孟州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概括,分析其产业特点及政府助推特点,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对外开放,狠抓项目建设,加快科技创新,着力优化环境,努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孟州特色的非资源型县(市)开放发展的路子,从组织协调、政策导向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切实的组织保障。最后分析“孟州模式”成功带来的启示和价值,对条件相似的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胜;;后记[J];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00期

2 李燕凌;;湖南县域经济发展十大战略措施[J];湖南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3 宋亚平;;“县域经济”到底是什么?[J];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00期

4 刘福新;甘雨;;对金融部门支持哈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J];黑龙江金融;2001年11期

5 袁业飞;;城镇化“大跃进” 如何“去伪存真”?——聚焦新一轮城镇化背后的隐忧[J];中华建设;2011年07期

6 文良安;日一夫;颜宇东;;突出特色 立足发展 探访湖南县域经济[J];新湘评论;2011年11期

7 高焕喜;;山东如何亮剑?[J];商周刊;2011年15期

8 曾平原;;县域经济的创新发展之路[J];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00期

9 辜胜阻;;以省直管县改革为契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J];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0年00期

10 关建勋;;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J];农村工作通讯;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景忠;;浅谈县域经济发展[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2 林正河;马希虎;;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滁州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调查[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邹彦林;;构筑新型的县域经济发展体系[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方字慕;;关于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A];江西省行政管理学会2009年年会暨江西省机关效能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王玉江;徐斌;;县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模式[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莫善余;;抢抓“贵广两路”机遇 加快三都发展——大通道经济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7 长春市财政局科研所预算处联合课题组;;摆脱县级财政困境 谋求县域经济发展[A];迎接新世纪——2000年长春市财政系统科研成果集锦[C];2000年

8 王涛峰;张淑琴;;加快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9 周建强;;强化科技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玉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县域经济发展——安徽县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财经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 郭军;县域经济发展阻滞点梳理[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李培远;开阳:三集中提速县域经济发展[N];贵州日报;2009年

3 董明华;商南突出五个重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N];商洛日报;2009年

4 课题组:王志 沈海龙;加快乌苏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N];塔城报;2009年

5 记者 胡光华;宜春启动县域经济发展三年大竞赛活动[N];江西日报;2010年

6 倪报仁;努力争当县域经济发展领头羊[N];宜春日报;2011年

7 记者 王长兴;把县域经济发展摆到更加突出位置[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1年

8 记者 张丹;咸阳通过三条路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N];陕西日报;2011年

9 杨秀廷 本报记者 邱存双;锦屏借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N];贵州日报;2009年

10 许增强;长顺县“八突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N];贵州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建明;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邹家明;黑龙江省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张洪刚;县域经济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4 薄锡年;河北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7年

5 王淼;县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6 王立志;县域创业环境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郑炎成;转轨期我国县域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8 管洪;县域政府负债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9 付学坤;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杨建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慧;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白洁;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榆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3 钱静斐;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党玉峰;集贤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莉莉;鄂温克族自治旗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鹿刚;产业集群形成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7 潘徐恩;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政对策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8 许奇峰;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王大鹏;近域城市之间的县域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长春;东北县域经济发展中政府服务职能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02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002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6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