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内蒙古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1:20
【摘要】: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但地域狭长,自古以来东中西地区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不同的经济政策和资源状况,东中西部各地区的差异更是日益明显。本文试图研究近30年的内蒙古自治区各区域发展现状,并探索形成差异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缩小差距的对策建议。 本文分别从各区域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效率和质量五个方面对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进行了对比,揭示出了内蒙古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现状——“中部凸起,两翼滞后”,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较快,东部和西部地区相对缓慢。区域内的总体差距2000年开始有扩大的趋势,东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质量效率明显次于中部地区。 造成区域内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主要探讨几个主要方面:自然条件原因,包括资源禀赋的原始差异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经济方面的原因,包括投入要素的差异和城市化水平差异等;制度、文化等历史遗留下的原因。自然条件导致的差异虽然是先天性的,但是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改变,比如加快市场化进程,建立成熟的市场体制,自然会使要素自由流动,从而改变先天资源的分布不均。而通过文化交流、融合、渗透可以改善人力资本的储备,加强人才流动,从而使各区域间互相协调发展。 缩小差距需要区政府和全区人民及各盟市政府的共同努力。首先要认清现状,因地制宜。中部地区面临资源枯竭的情况下应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东、西部地区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农牧业。其次,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促进中、东、西部地区的要素流动。再次,加快各区域的城市化进程,由中部带动东、西部走一条适合内蒙古自治区的特色城市化道路。最后,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重视东、西部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只有这样,通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渐改变非均衡发展的现状,加快内蒙古的进一步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2 齐志新;陈文颖;;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3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4 王小鲁;改革20年和今后20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祁小伟;;内蒙古能源发展现状与出路[J];内蒙古统计;2005年06期

6 慕庆国,孙祥斌,徐俊艳;经济与能源资源协调发展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5年07期

7 戴敬;;人口因素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2719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19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