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7:27
【摘要】:一个国家或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高低标志着该国家或地区能否有效引入外部因素从而带来自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贵阳市是贵州省会城市,也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因此,贵阳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否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论文通过吸收现有的理论资源,以适用的研究成果为起点,在对产业转移概念进行释义的基础上,对所需要依托的产品生命周期、梯度理论、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进行重点回顾,对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为论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通过贵阳市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教育文化、外贸结构等指标的统计分析,对贵阳市工业化阶段进行判断;基于工业化阶段判断,对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剖析,从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与速度、地域来源、行业结构、区县分布进行现状的具体分析,研究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运用SWOT分析框架,对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得出贵阳市应发挥自身优势,降低劣势带来的消极影响,抓住机遇,面对威胁审慎选择,有选择性地主动参与承接产业转移;进而提出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 一、论文的主要结论 (1)根据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对贵阳市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教育文化、外贸结构等指标的统计分析表明,贵阳市正处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中级阶段。 (2)综合贵阳市的区位优势、能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及国家政策支持优势,贵阳市可选择:装备制造业、资源深加工、高新技术、生物医药和汽车行业、农副食品加工、电子通信设备业作为承接东中部地区及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十大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首要的、重点的载体。 (3)基于企业战略的SWOT分析框架,对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进行分析,优势表现在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劳动力优势、工业园区优势、政策倾向优势,可见贵阳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突出,劣势表现在工业竞争力不强、工业园区建设不快、循环经济发展滞后、复合型人才缺乏、融资难度大,可见劣势依然存在,机会体现在国发二号文中提出的建设“黔中经济区”战略机遇、“工业强省”战略机遇、“生产能力转移”战略机遇这三个战略中,挑战体现在区域发展软环境欠佳、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低效、来自外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这三个方面,得出结论:贵阳市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优势突出、劣势明显、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论文的政策建议 贵阳市应根据自身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实际情况,牢牢抓住国务院规划“黔中经济区”战略以及贵州省“工业强省”战略机遇,找准自身定位——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即新型工业化道路,在选择承接产业的过程中有的放矢,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及污染严重、技术落后的产品和工艺转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及资源优势,选准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和正确的产业承接模式,保证产业顺利承接接,确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按照特色产业的理念布局,实现集群化发展;最后从微观生产要素培育、产业集群构建以及加快信息化发展方面提出-套政策框架,以产业转移为契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贵阳市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军,赵海东;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当代财经;2004年06期

2 王云平;;产业集群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J];当代财经;2007年02期

3 任太增;比较优势理论与梯级产业转移[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4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5 罗浩;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与产业区域粘性[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6 郭克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7 陈建军;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6期

8 王业强;魏后凯;;产业特征、空间竞争与制造业地理集中——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9 姜爱林;两化并进:工业化与信息化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余红;;贵阳推进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选择[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燕;产业转移与江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227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227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2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