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产业特征及产业选择

发布时间:2020-06-22 17:28
【摘要】:县域经济,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概念,是以县域区域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地域特色、功能相对齐备的区域经济。受历史基础、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等诸多条件的影响,河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按人均GDP等人均指标比较,发达和不发达的县域之间的差距达几倍甚至十几倍,们在经济指标上量的差别表明其社会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河南省有7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县域,广泛存在的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加之县域本身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县域。本文通过经济发展水平聚类分析,按照不同类型县域经济的特征和发展阶段,将河南省的县域经济分为三种类型,并且分析了这三类县的产业特征。通过以上三类不同类型县的产业特征分析可以看出,第一类县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工业县为主,第二类县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以资源县为多,第三类经济发展水平低,以为农业县居多。本文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业县、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资源县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工业县产业特征后研究不同类型县域经济的的产业选择,分析的结果如下:对于经济发展较低的农业县应以第一产业为基础,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即农业产业化是以农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资源县的产业选择有一下三个:新型产业对原有产业的替换模式;产业链扩展模式;多元模式(适用于那些虽然对资源开发依赖很强,但也具有一定其它产业优势的资源型县域经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工业县应该利用产业的累积能力强,将积累的资本留在本地,促进本地产业的升级,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它类型的县域经济应该发挥本地的比较优势优势,形成特色经济。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图文】:

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产业特征及产业选择


002-2009年灵宝市金矿企业数量对比图单位: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洪;曾敬;李景国;;三峡库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2 李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及对河北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2期

3 李新功;;县域经济:民营、创新、特色三位一体[J];经济管理;2005年23期

4 龚涛,沈梅,李雄平;发展县域经济的模式与方向探讨——以姚安县为例[J];农村经济;2005年10期

5 张丽娟;李国红;兰莹利;;浅析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制约因素[J];商场现代化;2009年09期

6 陈丽平;;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6期

7 李新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民营+创新+特色三位一体[J];学习论坛;2005年11期

8 周慧玲;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解析[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年04期

9 王红卫;;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09年16期

10 张洪力;;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俊龙;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丁艳萍;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高旭红;安吉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峰;中国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樊艺文;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夏琴;县域增长极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振宏;安徽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8 党元丰;国内外产业转移背景下的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9 应新杰;江苏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邱德君;关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选择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60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260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7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