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产业特征及产业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图文】:
002-2009年灵宝市金矿企业数量对比图单位: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洪;曾敬;李景国;;三峡库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20期
2 李冰;;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及对河北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2期
3 李新功;;县域经济:民营、创新、特色三位一体[J];经济管理;2005年23期
4 龚涛,沈梅,李雄平;发展县域经济的模式与方向探讨——以姚安县为例[J];农村经济;2005年10期
5 张丽娟;李国红;兰莹利;;浅析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制约因素[J];商场现代化;2009年09期
6 陈丽平;;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9年06期
7 李新功;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民营+创新+特色三位一体[J];学习论坛;2005年11期
8 周慧玲;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解析[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年04期
9 王红卫;;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09年16期
10 张洪力;;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俊龙;河南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2 丁艳萍;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高旭红;安吉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林峰;中国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樊艺文;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6 夏琴;县域增长极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振宏;安徽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8 党元丰;国内外产业转移背景下的苏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9 应新杰;江苏省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空间差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邱德君;关于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与选择的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6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26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