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和俄罗斯产业结构演进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23 02:15
【摘要】: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转轨国家,其经济发展情况一直备受世人关注。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保持了三十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GDP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至2012年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而俄罗斯在经历了经济转轨后持续的经济衰退后,自1999年起进入恢复增长阶段,至2007年保持了年均7%的快速经济增长。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明显放缓,GDP增幅降至5.6%,而2009年,则是出现7.9%的负增长。但2010年俄罗斯重新以5.4%的增幅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在中俄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诸多与其发展有关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如中国的产业低端化、内需不足、环境污染、收入分配等问题,俄罗斯的资源依赖、投资不足、劳动力匮乏等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这都是由于两国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所引起的。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面前,两国经济都承受了巨大冲击,暴露出两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中国所依赖的出口拉动难以为继,在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扩大的情况下,不得不倚靠数额巨大的政府投资来确保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稳定,从而使得原本投资过热而消费不足的结构难题进一步加剧,也由此引发了通货膨胀进而紧缩等一系列发展问题。俄罗斯方面,严重依赖能源原材料出口的原料型经济暴露出致命的缺陷,7.9%的衰退既是俄罗斯15年来的最大跌幅,也是G20、金砖国家中衰退最严重的。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来自原料部门,而非原料部门即加工制造业发展明显不足的产业结构已经越来越成为俄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 产业结构演进是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演化的核心问题。中国和俄罗斯转轨以来的经济演化,在约束条件和演化方向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例如制度结构和运行机制均表现为市场化,演化总体方向均表现为曲折的现代化,外部约束也均表现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竞争。但是,作为经济演化的核心问题,中俄两国的产业结构演进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特征和内容。那么,中俄转轨时期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演进?其演进的基本逻辑是什么?如何理解转轨时期产业结构演进的内在规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在汲取同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在研究的方法和视角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具体而言,本文从转轨和产业结构演进的理论入手,探讨市场化转型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和俄罗斯产业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演进机理和约束条件等,力图运用转轨的有关理论,解释制度变革对两国产业结构演进产生的关键影响。基于这一认识,本文以中俄产业结构演进的时间顺序为主线,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两国产业结构演进进程进行全面的比较,找出差异,探讨其原因;发现共性,抽象出转轨国家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性特征。 本文由八章构成,主要内容是: 第一章绪论。首先说明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然后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回顾和归纳,提出本文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介绍本文的结构框架安排。 第二章中俄产业结构演进:基本逻辑与分析框架。重点给出本文的分析框架。首先介绍产业结构演进比较分析的类型和本研究的角度,总结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和动力机制。而后归纳已有研究中产业结构演进比较分析的背景选择和理论范式,最后提出经济转轨背景下中俄产业结构演进分析的理论框架。 第三章转轨前的中国和俄罗斯产业结构概况。主要描述中国和俄罗斯产业结构演进的起点即其初始特征,概述转轨前计划经济体制下中俄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弊端。 第四章经济转轨对中俄产业结构演进的基础性作用。从市场化转型角度,分别阐述转轨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战略的改变对中俄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进而分析中俄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 第五章全球化因素对中俄产业结构演进的约束和引导。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机理出发,对两者给中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总结转轨国家对外开放模式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第六章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俄经济的影响与应对。首先描述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和俄罗斯经济的冲击,之后介绍中俄推出的反危机短期措施和长期发展战略。 第七章后危机时代中俄产业结构的调整。首先总结中国和俄罗斯产业结构演进的阶段性成果,而后指出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的中俄产业结构演进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中俄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内容,最后对两国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比较。 第八章中俄产业结构演进的前景及启示。以此前的研究为基础,分析中俄产业结构演进的制约因素,指出中俄产业结构调整仍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过程,但是在世界面临大转型的背景与环境下,中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迫在眉睫。 总体看,中国和俄罗斯的产业结构演进,受到了两国转轨过程中制度体系全面变革的深刻影响,更多地体现为自觉选择的过程;同时,由于中俄经济转轨的过程也是其融入世界经济、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因此其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形成也受到了外部环境的重要约束及影响。未来中俄产业结构能否走向既定的优化目标,不仅取决于其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将面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或推动、或制约与限制,值得对其进行持续的深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51.2;F12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景宇;;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迁:历史与制度的分析[J];长白学刊;2008年05期

2 孙景宇;孟涣晨;;转型新阶段俄罗斯、东欧和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比较分析[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1期

3 吕炜;;体制性约束、扩张性政策与政策效果异化——兼论此轮政策调控的后续影响及中国经济前景[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0期

4 郭连成;刘坤;;转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现状与趋势——以中国和俄罗斯为研究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12期

5 程恩富;外商直接投资与民族产业安全[J];财经研究;1998年08期

6 胡仁霞;俄罗斯调整经济结构的目标、措施与障碍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3年02期

7 胡仁霞;李峰;;国际油价走势对俄罗斯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6年04期

8 李江帆;WTO: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与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9 许新;俄罗斯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1年01期

10 关雪凌,张晓静;面临需求约束的俄罗斯经济[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林跃勤;[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慧青;利用外资与产业结构优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2 张福星;俄罗斯经济转轨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266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7266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f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