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江苏能源结构的测度及对策研究
【学位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206;F127;F224
【部分图文】:
焦炭 原油 汽油 煤油 柴油 燃3.38 13.77 0.24 0.02 0.4 3.03 13.49 0.26 0.25 0.61 3.38 12.03 0.27 0.57 0.54 3.65 11.63 0.24 0.03 0.55 4.34 11.97 0.24 0.04 0.64 5.97 10.53 0.19 0.04 0.76 7.54 10.86 0.15 0.01 0.57 8.55 10.27 0.16 0.02 0.46 9.05 9.74 0.16 0.02 0.45 8.89 8.70 0.16 0.01 0.46 9.06 9.54 0.16 0.01 0.38 9.02 9.69 0.15 0.01 0.36 燃料油, 0.36 0.36,液化石油气0.12煤
济下江苏能源结构发展水平,代表低碳经济下江苏能源结构发展总体情况和效果;第准则层将低碳经济下江苏能源结构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解析为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指标,主要分为供应结构指标、消费结构指标和低碳效率指标;第三层指标层用来表碳经济下江苏能源结构发展的具体变量,在上述三个方面下设若干评价目标,最终构极指标,对其状态的数量、强度等进行度量。这样建立的指标体系,能够保持严格的逻辑统一性。同时,在指标的选取上,充分吸收其他学者关于能源结构评价的研究成果行总结归纳,筛选有代表性的指标,使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更具有科学性。
图 5.1 我国能源相关法律结构Fig.5.1 China's energy-related legal structurea规在逐步完善之中,但由于我国现在尚处在低碳经济发展源多元化发展,却没有对高污染、高排放及资源密集型产律法规尚不健全,所以在借鉴外国成功的案例和成熟的法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长期战略规划是有关部门在未来一的制定过程中,应当明确碳排放的法律地位,对温室气体确企业、政府的法律义务和权利,企业违反特定的法律义发展低碳经济提升到国家长期发展战略的层次,纳入政府国家规划”, 在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下,使低碳经济源低碳化与清洁能源普及化双措并举构增量的优化调整不仅仅要加快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哲;徐高田;赵军;赵朋卫;李庆;;上海市工业能源消费结构分析与降低能耗的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12期
2 何争鸣;;电力能源管理系统在再生橡胶企业的运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年04期
3 任小波;曲建升;张志强;;气候变化影响及其适应的经济学评估——英国“斯特恩报告”关键内容解读[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07期
4 汪冰;何丽华;庞玉华;;湖北省能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地理空间信息;2009年04期
5 曾波;苏晓燕;;中国产业结构成长中的能源消费特征[J];能源与环境;2006年04期
6 覃梓盛;张仁寿;;广东能源供需现状与能源结构调整的对策——2008年广东能源经济面临的新形势分析[J];广东经济;2008年10期
7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8 刘山;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与能源安全[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2年02期
9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10 李艳双,曾珍香,张闽,于树江;主成分分析法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中的应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冯等田;中国区域能源经济与环境规制[D];兰州大学;2007年
2 李继尊;中国能源预警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王秋彬;能源约束下的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邢继俊;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晶晶;能源约束下吉林省工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靳胜鹏;油井服务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邢俐;低碳经济范式下能源利用方式转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4 李万明;新奥集团煤基清洁新能源开发战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曹安民;贵州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6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1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