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溢出与落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学位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F12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知识
1.3.2 知识存量
1.3.3 知识流量
1.3.4 区域知识吸收能力
1.3.5 知识溢出
1.3.6 知识经济
1.3.7 落后区域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4.1 论文的研究框架
1.4.2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4.3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区域经济增长与知识溢出相关研究评述
2.1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2.1.1 索洛模型
2.1.2 经济趋同假说
2.2 新经济增长理论
2.3 空间知识溢出学者关于区域知识增长方式的假定
2.4 知识存量与知识流量相关研究
2.4.1 知识存量及其测度的相关研究
2.4.2 知识流量及其测度的相关研究
2.5 知识溢出及其空间扩散特性的相关研究
2.6 区域经济增长与知识溢出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落后区域经济增长总量模型构建及分析
3.1 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经济增长
3.2 区域知识增长方式研究
3.3 区域经济增长模型重构
3.4 模型分析
3.4.1 知识增长曲线和资本增长曲线
3.4.2 经济增长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落后区域经济均衡增长分析
4.1 封闭的落后区域的长期经济均衡增长
4.2 开放的落后区域的经济增长
4.2.1 对外获取知识溢出对经济均衡增长率的影响
4.2.2 劳动增长与人口增长对经济均衡增长率的影响
4.2.3 区域知识生产效率对经济均衡增长率的影响
4.3 对外获取知识溢出的影响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落后区域经济追赶与经济趋同问题研究
5.1 经济趋同的研究现状
5.1.1 区域经济趋同假说
5.1.2 区域经济趋同假说的实证检验
5.1.3 区域经济趋同机理的新探索
5.2 区域经济趋同机理研究
5.2.1 封闭区域之间的经济趋同机理研究
5.2.2 开放区域之间的经济趋同机理研究
5.2.3 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实证研究的解释
5.3 落后区域对发达区域的经济追赶与趋同的途径
5.3.1 封闭落后区域对发达区域的经济追赶
5.3.2 开放的落后区域对发达区域的经济追赶
5.4. 落后区域对外知识获取战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落后区域“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
6.1 理论研究现状
6.2 当前研究中的热点问题
6.3“收入陷阱”形成机理
6.4“中等收入陷阱”现象解释
6.5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
6.6“中等收入陷阱”热点问题的讨论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知识溢出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实证研究
7.1 发展中国家“中等收入陷阱”现象的实证分析
7.2 知识溢出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实证研究
7.2.1 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7.2.2 中国对外获取知识溢出水平分析
7.3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门槛效应研究
7.3.1 门槛效应模型
7.3.2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门槛值计算与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作者简介
附表1 中国知识溢出水平指标标准化数据
附表2 中国知识溢出水平主成分分析结果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少剑;方创琳;王洋;马海涛;李秋颖;;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方向及影响机制[J];地理研究;2013年12期
2 汪川;陈晓霞;朱曦济;;年龄结构与企业家精神:基于中国省级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7期
3 黄蓉;;冰雪消融 “化”破了北极的宁静[J];绿色中国;2012年09期
4 张晓蓓;李子豪;;人力资本差异加剧了区域经济失衡吗[J];经济学家;2014年04期
5 李向东;李南;季庆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变动趋势[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6 刘遵峰;宋博;;河北省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7 朱俊鹏;陈志彬;刘宏晶;;江西省11地市经济收敛性研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老区建设;2014年08期
8 陈雨卉;栾贵勤;;江淮城市群就业结构变迁条件下的产业趋同效应[J];科技与经济;2014年05期
9 郑美华;;技术和制度内生视角下的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32期
10 胥亚男;李二玲;屈艳辉;位书华;;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及演变[J];经济地理;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晓蓓;人力资本与省际经济收敛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喻东;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调控机制的数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高秀丽;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赵桂婷;基于人力资本传导机制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5 刘燕平;中国省际劳动力迁移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6 逄红梅;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7 杨春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D];安徽大学;2014年
8 张茜倩;贸易开放条件下中国收入差距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黄敦平;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差距影响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义娇;贵州省县域经济低碳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胡瑶;湖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计量经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郎需梅;山东省旅游规模差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3年
4 杨锐;区域经济差异对房价影响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5 周巳淑;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重庆市各区县收入差距缩小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6 刘红;湖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2000-2011[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孙靓;我国省际区域经济差异与技术选择的时间演变分析[D];暨南大学;2013年
8 王德宇;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发展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9 郝玲;财政科技资金投向对大中型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10 贺炎民;福建省临海重化工业集聚的实证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9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49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