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资源有效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5:18
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合理的资源利用和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关注的焦点。同时人类也逐渐意识到以资源低效利用和环境污染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取的。自1992年6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把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策。结合当前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已经纳入世界各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本文以节能减排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包头市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其资源、环境、经济增长之间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包头市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减物质化”模型和环境的EKC曲线分别就包头市的能源消耗、工业污染物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第二部分,构建了包头市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SPSS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主成分分析法找出各子系统的主成分影响因素。第三部分,确定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值,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模型。 最后通过对包头市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包头市2000年至2009年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不稳定。其中水资源总量、能源消费总量等指标对资源子系统影响较大;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对环境子系统影响较大;对经济子系统影响较大的指标为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对三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时发现,包头市环境和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资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下降趋势。据此提出包头市重点资源有效利用与生态保护的措施及加快包头市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非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和切实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对策建议。
【学位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F205
【部分图文】:
论文框架图
方一般预算收入126.76 139.18 33.66 56.33 64.83 239.08 17.33 55.9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从表 3.2 中可以看出,包头市在 2010 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内蒙古其他盟市相比处于领先地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投资 1258.3 5000 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的建设。2010 年包头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其中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末期增长 95.7%和 87.8%到 25862 元和 8766 元。 “减物质化”: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 概念、内涵与研究框架减物质化也被称为物质的减量化、去物质化。减物质化是在经济的发展物质材料和废弃物消耗量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绝对或相对减少。在此,减物满足的唯一约束条件是:不能低于人们自身对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
图 3.5 减物质化的研究框架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降低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的高强度投入,而呈现的经济济的增长方式,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利影响,实行减物质化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的研究方法0 年代,Commoner,Ehrlich 等人提出了著名的 IPA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Herman间相互进行物质流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减物质化的应的经济规模tS 是人口tP 与人均环境需求tU 的乘积: U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6554
【学位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F205
【部分图文】:
论文框架图
方一般预算收入126.76 139.18 33.66 56.33 64.83 239.08 17.33 55.9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从表 3.2 中可以看出,包头市在 2010 年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内蒙古其他盟市相比处于领先地位。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投资 1258.3 5000 万元以上重点项目的建设。2010 年包头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 1,其中城镇居民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十五”末期增长 95.7%和 87.8%到 25862 元和 8766 元。 “减物质化”:资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 概念、内涵与研究框架减物质化也被称为物质的减量化、去物质化。减物质化是在经济的发展物质材料和废弃物消耗量等随着经济的发展绝对或相对减少。在此,减物满足的唯一约束条件是:不能低于人们自身对基本物质需求的满足。
图 3.5 减物质化的研究框架的发展,资源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降低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的高强度投入,而呈现的经济济的增长方式,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利影响,实行减物质化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的研究方法0 年代,Commoner,Ehrlich 等人提出了著名的 IPA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在此基础上,Herman间相互进行物质流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减物质化的应的经济规模tS 是人口tP 与人均环境需求tU 的乘积: U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明;廖强;牟守国;丁忠义;王培俊;牛兴福;丁玲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研究——以江苏省徐州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3期
2 张炜;樊瑛;;德国节能减排的经验及启示[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03期
3 彭水军;;自然资源耗竭与经济可持续增长:基于四部门内生增长模型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4期
4 胡援成;肖德勇;;经济发展门槛与自然资源诅咒——基于我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5 李永友;沈坤荣;;我国污染控制政策的减排效果——基于省际工业污染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8年07期
6 林伯强;蒋竺均;;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7 刘笑萍;张永正;长青;;基于EKC模型的中国实现减排目标分析与减排对策[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8 陈军;成金华;白永亮;;能源消费背景下中国的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J];管理学报;2008年04期
9 周宏春;;以循环经济的思路实现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J];管理学报;2008年05期
10 严良;洪文志;;西部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浅析[J];管理学报;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28565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5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