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20:36
鄂尔多斯是个神奇的地方,曾经狂沙肆虐,遍地荒野,虽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但却成了贫困之地。转念间,这里又发生了翻天覆地、不可思议的变化,这里产生了“鄂尔多斯模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八个典型之一,被胡锦涛总书记称之为“璀璨的明珠”。 鄂尔多斯发生的一切变化接近于一个奇迹:一个偏远的西部贫困地区却拥有占全国近1/6的煤炭储量和1/3的天然气储量,几乎每走一步脚下踩的都是资源。不过这并不是我们如此关注鄂尔多斯的原因,在中国这个资源物资丰富的国家里,类似于鄂尔多斯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并不是绝无仅有,只是在西部大开发以来,鄂尔多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它由一个西部贫困落后地区跃进到全国地级市的前列并开创了一条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鄂尔多斯模式”并不是我国第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在此之前的“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均产生于东南沿海地区,它也并不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首个发展模式,但却是在我国西部地区传播范围最广、受关注目光最多、影响意义最深远的一个。所以,作为新鲜事物的“鄂尔多斯模式”,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其发展必然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在“鄂尔多斯模式”辉煌发展的另一面也存在着发展的隐患与问题。但是,不能因为存在的些许问题而否认“鄂尔多斯模式”的成功,这些缺陷和不足依然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文之所以“鄂尔多斯模式”作为文章的研究对象,就是为给广大西部地区提供一个范例,并能够以鄂尔多斯为发展的目标,走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概述“鄂尔多斯模式”,从“鄂尔多斯模式”的内涵及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两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二个部分探讨“鄂尔多斯模式”形成的原因,从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和要素的集聚三个角度展开分析;第三个部分,分别从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阐述了鄂尔多斯经济的发展现状;第四部分,总结了“鄂尔多斯模式”经过实践的论证和检验所暴露出的问题;第五部分,在西部地区推行“鄂尔多斯模式”的经验、教训及启示。这一部分也是本论文论述的重点及意义所在,研究“鄂尔多斯模式”的最后落脚点就在于如何在让西部地区在“鄂尔多斯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具有自己地区特色的其他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 选题理由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五、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鄂尔多斯及“鄂尔多斯模式”概述
一、 鄂尔多斯概况
二、 “鄂尔多斯模式”概述
(一) “鄂尔多斯模式”的内涵
(二) “鄂尔多斯模式”的形成阶段
第三章 “鄂尔多斯模式”的成因
一、 鄂尔多斯政府的强势主导
(一) 政府的主导方式
(二) 政府的主导方法
二、 鄂尔多斯企业的市场运作
(一) 支柱产业集团化
(二) 中小企业自主化
(三) 敢于创新的企业人
三、 鄂尔多斯的要素聚集
(一) 工业向园区集中
(二) 人口向城镇集中
(三) 土地向规模集中
第四章 “鄂尔多斯模式”下的发展状况分析
一、 经济发展方面
(一) 经济总量高速增长
(二) 产业层次不断提高
二、 生态环境方面
(一) 森林覆盖率提高
(二) 生态得到修复
(三) 治理沙漠变废为宝
三、 文化建设方面
四、 社会发展方面
(一) 居民收入节节攀高
(二) 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 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四)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第五章 “鄂尔多斯模式”存在的隐患
一、 物价高涨
二、 房地产泡沫
三、 民间信贷
(一) 民间信贷现状
(二) 民间信贷行业的隐患
四、 资源换取项目
第六章 “鄂尔多斯模式”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一、 “鄂尔多斯模式”发展的经验
(一) 在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引进先进的生产要素
(二) 在偏远的西部地区率先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三)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
(四) 在民族地区探索多元文化发展模式
二、 “鄂尔多斯模式”带来的教训
(一) 关于房地产业,政府应注重民生和发展
(二) 关于民间信贷,政府应鼓励并保护
(三) 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四) 个人应理性的看待物质和财富
三、 “鄂尔多斯模式”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外部机会制造后发优势
(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政主经济
(三) 完善金融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多元化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五) 规范民间借贷,正确疏导民间资本
(六) 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七) 充分发挥企业家的资源,发展人才经济
(八) 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九) 发展民族文化经济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9028
【学位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2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 选题理由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四、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五、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鄂尔多斯及“鄂尔多斯模式”概述
一、 鄂尔多斯概况
二、 “鄂尔多斯模式”概述
(一) “鄂尔多斯模式”的内涵
(二) “鄂尔多斯模式”的形成阶段
第三章 “鄂尔多斯模式”的成因
一、 鄂尔多斯政府的强势主导
(一) 政府的主导方式
(二) 政府的主导方法
二、 鄂尔多斯企业的市场运作
(一) 支柱产业集团化
(二) 中小企业自主化
(三) 敢于创新的企业人
三、 鄂尔多斯的要素聚集
(一) 工业向园区集中
(二) 人口向城镇集中
(三) 土地向规模集中
第四章 “鄂尔多斯模式”下的发展状况分析
一、 经济发展方面
(一) 经济总量高速增长
(二) 产业层次不断提高
二、 生态环境方面
(一) 森林覆盖率提高
(二) 生态得到修复
(三) 治理沙漠变废为宝
三、 文化建设方面
四、 社会发展方面
(一) 居民收入节节攀高
(二) 居民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三) 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四)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第五章 “鄂尔多斯模式”存在的隐患
一、 物价高涨
二、 房地产泡沫
三、 民间信贷
(一) 民间信贷现状
(二) 民间信贷行业的隐患
四、 资源换取项目
第六章 “鄂尔多斯模式”的经验、教训与启示
一、 “鄂尔多斯模式”发展的经验
(一) 在经济发展滞后地区引进先进的生产要素
(二) 在偏远的西部地区率先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三) 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
(四) 在民族地区探索多元文化发展模式
二、 “鄂尔多斯模式”带来的教训
(一) 关于房地产业,政府应注重民生和发展
(二) 关于民间信贷,政府应鼓励并保护
(三) 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四) 个人应理性的看待物质和财富
三、 “鄂尔多斯模式”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 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抓住外部机会制造后发优势
(二)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政主经济
(三) 完善金融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以多元化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五) 规范民间借贷,正确疏导民间资本
(六) 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七) 充分发挥企业家的资源,发展人才经济
(八) 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九) 发展民族文化经济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照东;;“鄂尔多斯模式”与西部大开发[J];北方经济;2008年05期
2 赵丽洲,丁跃进;“浙江模式”及其扩展和借鉴:一个文献综述[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韩跃峥;;鄂尔多斯模式是如何“炼”成的[J];中国城市经济;2009年12期
4 潘照东;;实现转型发展创新“鄂尔多斯模式”[J];北方经济;2011年15期
5 沈斌华;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鄂尔多斯经济现象研究成果荟萃》评价[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韩立红;刘建军;;我国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开发问题及其对策[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牛晨;;鄂尔多斯市能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J];煤;2008年08期
8 安树伟;“鄂尔多斯经济现象”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沈斌华;论“鄂尔多斯模式”[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张庆伟;李相合;;产业接续理论及其对内蒙古的启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年1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军锋;内蒙古十二盟市服务业发展格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9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5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