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大连市重点功能区经济格局变动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03 16:40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已升级为国家战略。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战略的实施给大连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该规划中明确提出大连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聚集区”。这为大连今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20年,大连市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功能区的研究逐渐引起广泛关注。城市功能区是对大连经济发展格局的一种新的组合,它打破了原有的行政区域的传统划分标准。这种划分和组合,更有利于体现综合发展、产业联动和集中高效,将大连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好的发挥与展现出来。为了更好地引导各高端产业功能区良性发展,本文对大连市重点发展功能区近五年的经济格局变动情况做出初步分析,对各功能区的发展做出了综合评价。力图为政府部门掌握情况、制定政策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首先在了解当今的经济研究背景下,阐述了文章的研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结合国内外研究综述后,制定了研究方法及思路,确立了研究内容。通过对经济地理相关的经典理论的研究,比照城市功能区的概念、特点及区域的比较优势,选定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研究大连市重点发展功能区的经济格局变动情况。通过对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保税区、花园口经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五个重点发展功能区的经济现状、产业结构变动的分析,并运用时间序列趋势分析方法对功能区个别经济数据做出科学预测。并与实证对比,证明了预测方法的科学合理性。最后针对研究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合理建议。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7
【部分图文】:

模式图,空间结构,模式,轴线系统


[20]。图2.1 “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过程模式Fig.2.1 Formation of the “Pole-Axis” Spatial Systema 均匀分布状态b 点线形成c 轴线形成d 中心和轴线系统

大连市,三次产业,走势图


“十一五”时期是大连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间石化、船舶、现代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四大优势工业为支柱,以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产业能级和国际竞争力得到大布局进一步优化。 初步核算,2010 年大连市经济总量全年生产总值可同比增长 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345.1 亿元,增长 6%;第.5 亿元,增长 20.7%;第三产业增加值 2167.5 亿元,增长 10.9%。三 6.7∶51.3∶4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2.6%、64.7%和 32.7%。从近十年来看,大连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总量上分析,2000 市国民生产总值从 1110.8 亿元增加到 4417.7 亿元,增长 297.7%。其值从 105.4 亿元增加到 313.4 亿元,增长 197.3%;第二产业总产值从 2314.8 亿元,增长 347.7%;第三产业总产值从 488.3 亿元增加到 1766.5%。由此可见,大连市的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仍起到产业的发展稍滞后于总体发展水平,第一产业则严重落后于总体发展如图 4.1 所示。

大连市,功能区,饼状图,生产总值


4.2 重点功能区经济运行总体现状宏观上来看,2009 年经济技术开发实现区内地区生产总值达 1002 亿元,占大连市比重 227%,保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 135 亿元,占大连市比重 3.1%,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 158.8 亿元,占大连市比重 3.6%,长兴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 34.3 亿元,占大连市比重 0.8%,花园口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 2亿元,占大连市比重 0.5%[25]。各功能区 GDP 占大连市整体比重如图 4.2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航;;不惑大连艺校 捧出节气七章[J];东北之窗;2011年14期

2 王福连;;来自实践的回答——大连市人事局机构改革一周年纪实[J];干部人事月刊;1994年12期

3 ;提供优质服务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J];干部人事月刊;2001年09期

4 张嘉树;;把吴运铎留下[J];东北之窗;2011年13期

5 吕同举;;大连的窗口——人民路[J];东北之窗;2011年Z4期

6 吕术龙;王洪奎;;矫红本说董喜刚与大连诗墙[J];东北之窗;2011年11期

7 张韶华;林宪生;;大连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1期

8 柳岩;吴晓艳;;大连市农产品加工业竞争力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1年08期

9 王其创;柴国生;;浦阳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实践与总结[J];上海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10 杨志岩;;大连艺校想当年[J];东北之窗;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诗举;促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晓军;主体功能区视角下的甘肃公共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3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于思;湖南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何光汉;区域空间管治下的四川省主体功能区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韩青;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协调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7 苗连山;大连市城市生态系统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周会祥;我国主体功能区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9 王辉;沿海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万涛;胆管癌相关新基因FXYD6全长cDNA克隆及其功能区定位分析、亚克隆与原核表达[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菲;大连市重点功能区经济格局变动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鲁小波;大连市工业园区规划布局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3 安丽;大连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思路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4 石磊;大连市社区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5 吴一萍;大连市住宅市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6 赵晓威;大连市农业银行培训与发展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葛庆龙;城市主要能源及用水量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以大连市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慧超;大连市区部分多环芳烃(PAHs)的来源和多介质环境行为[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9 孟宪军;大连市公路客运站布局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10 张馨;大连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688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688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4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