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8 09:28
【摘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宏观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决定着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同时,就业结构是否能与产业结构协同发展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态势,研究二者之间的协同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于东南沿海及内地一些城市,其本身又是多民族聚居区,所以云南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形成与之协调的就业结构,对云南省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论文框架等;第二部分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对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同性;第五部分从投入产出视角分析了云南省各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最后一部分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而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文借鉴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借助常用统计学方法,通过研究云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同性,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希望对云南省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与就业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促进全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1.3;F249.27;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四、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理论分析
一、 产业结构的内涵
(一) 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性
(二)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二、 就业结构的内涵
(一) 就业结构的概念
(二) 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三、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理论基础
(一)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二) 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理论
第三章 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过程研究
一、 云南省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一) 第一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二) 第二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 第三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四) 总体性评述
二、 云南省就业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一)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变动趋势分析
(二)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变动趋势分析
(三)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变动趋势分析
(四) 总体性评述
第四章 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同性实证分析
一、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一) 第一产业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相关关系
(二) 第二产业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相关关系
(三) 第三产业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相关关系
二、 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比分析
三、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协同性对比分析
四、 总体性评述
第五章 投入产出视角的云南省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分析
一、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简介
二、 各行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
(一) 产出乘数与影响力系数
(二) 劳动力投入系数与就业效应
(三) 吸纳就业指数
(四) 各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分析
三、 总体性评述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二、 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的政策建议
(一) 促进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二) 促进云南省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74595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1.3;F249.27;F2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四、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理论分析
一、 产业结构的内涵
(一) 产业结构的概念与特性
(二) 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二、 就业结构的内涵
(一) 就业结构的概念
(二) 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
三、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理论基础
(一) 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二) 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就业结构变化理论
第三章 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演进过程研究
一、 云南省产业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一) 第一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二) 第二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 第三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四) 总体性评述
二、 云南省就业结构演变过程研究
(一)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变动趋势分析
(二) 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变动趋势分析
(三)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变动趋势分析
(四) 总体性评述
第四章 云南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同性实证分析
一、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一) 第一产业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相关关系
(二) 第二产业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相关关系
(三) 第三产业产业比重与就业比重相关关系
二、 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对比分析
三、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变动的协同性对比分析
四、 总体性评述
第五章 投入产出视角的云南省各行业吸纳就业能力分析
一、 投入产出分析原理简介
二、 各行业对劳动力吸纳能力的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分析
(一) 产出乘数与影响力系数
(二) 劳动力投入系数与就业效应
(三) 吸纳就业指数
(四) 各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分析
三、 总体性评述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 研究结论
二、 增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的政策建议
(一) 促进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二) 促进云南省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鸥;;重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与对策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阎文谦,窦庆菊;中国的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非均衡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3 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4 张春勋;重庆市产业结构高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夏杰长;我国劳动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偏差[J];中国工业经济;2000年01期
6 张车伟,蔡昉;就业弹性的变化趋势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7 马建会;李萍;;广东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平衡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07期
8 周勇;论我国西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高度[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5年03期
9 徐现祥,舒元;劳动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02期
10 胡荣;陈圻;袁鹏;;江苏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斌;基于广东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结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745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74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