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式发展武汉市低碳产业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7;F205
【部分图文】:
圈产业集群的路径进行研究,指出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合理布局、建立核业等举措。刘荣利(2007)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思考促进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和可行性方案,罗刚强等(2007)在中部崛起战略下对武汉产业集群路径选出投资导向、全面开放等战略,此外有部分学者从宏观上列举了武汉市发展低碳集群的一系列政策建议。1.3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1.3.1 研究思路选题以“集群式发展武汉市低碳产业”为研究内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国家区发展低碳产业的经验总结和对比分析,从节能产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业捕获与存储(CCS)和碳减排产业论述集群式发展武汉市低碳产业的路径选择,定相应路线图,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根据武汉市统计局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图 2-1 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万吨)开放以来,武汉市大力发展重工业,其产业结构曾长期现出“二导的模式。近年来武汉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展第三产业, 2008 年武汉市第三产业生产值占到全年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很高,2008 年达到 77.1%,200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70%以上。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武汉市面临的减排和城市环境压力明显。
武汉市统计局统计年鉴(2010)相关数据整理图 2-1 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万吨)放以来,武汉市大力发展重工业,其产业结构曾长期现出的模式。近年来武汉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逐步降低第二第三产业, 2008 年武汉市第三产业生产值占到全年生产总业总产值中,重工业所占比重很高,2008 年达到 77.1%,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70%以上。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武临的减排和城市环境压力明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华军;杨树华;;佛罗里达州能源前景与机遇经济、环境和安全报告简介[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4年04期
2 王志刚;;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起源、发展与演变[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于群;;保定:“低碳”理念助推生态文明[J];城市住宅;2008年05期
4 胡乔叶;刘雯曦;;“中国电谷——低碳保定”扬帆远航——访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马学禄[J];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07期
5 冯奎;;中国发展低碳产业集群的战略思考[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10期
6 杨泽伟;;“两型社会”与湖北核能开发利用的法律问题[J];法学评论;2009年02期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陈清泰;吴敬琏;张永伟;;美国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及启示[J];发展研究;2010年04期
8 阮平南;宋怡;;产业集群与城市竞争力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7年02期
9 罗旭;张烜铭;;清洁发展机制──区域经济发展的新选择[J];甘肃科技;2007年03期
10 余东华;;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竞争优势与结构优化机制[J];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郝晓云;日本能源战略及其影响与借鉴[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王凤远;丹麦的风能开发经验对我国可再生能源立法的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常鹤;产业集群多中心治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4 樊纪相;演化经济学视角下的武汉市产业结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付睿;武汉城市圈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6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86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