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12:27
当前中国已经由省域经济迈向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发展区域经济将成为推动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支柱力量之一,省际边界地区处于跨省区市经济区域的过渡地带,是区域统筹发展的重点区域。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率先实现,将对东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和示范效应,具备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在国内外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案例,形成省际经济合作的内涵、理论、经验的一般性概括、总结和借鉴。将省际经济合作的研究具体化到辽宁省与吉林省之间,对两省边界区域各县市的经济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包括自然资源、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等方面的考察,并通过资源禀赋差异、经济联系相关程度、产业结构相似系数、特色产业对比、市场化指数等经济指标对两省边界区域的经济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分析总结出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的制约因素。 根据辽宁省与吉林省边界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选取了适用于当地的经济合作模式,设计了符合当地合作现状的经济合作运行机制,最后为保障合作模式与运行机制的落实,在思想观念、协作机制、产业分工、合作平台和法制人才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针对性。
【学位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行政区边缘经济研究现状
1.2.2 省际边界区域研究现状
1.2.3 省际边缘型城市竞争合作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3.2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1.3.3 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
1.3.4 对比分析方法
1.4 创新点、重点与难点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重点与难点
第2章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概述
2.1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内涵
2.1.1 省际边界区域定义
2.1.2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内涵
2.2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2.2.1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2.2.2 两区域经济理论
2.2.3 相互依赖理论
2.2.4 合作博弈与竞合理论
2.2.5 区域整合理论
2.3 区域经济合作实证借鉴
2.3.1 北美自由贸易区
2.3.2 长三角经济圈
第3章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分析与评价
3.1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3.1.1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对象界定
3.1.2 辽宁省北部边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3.1.3 吉林省南部边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3.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比较分析
3.2.1 资源禀赋的异同分析
3.2.2 经济联系相关程度分析
3.2.3 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3.2.4 特色产业对比分析
3.2.5 市场化指数
3.3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分析
3.3.1 共性因素分析
3.3.2 个性因素分析
第4章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方案构想
4.1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
4.1.1 区域合作模式及其类型分析
4.1.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选择
4.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运行机制
4.2.1 区域经济合作运行机制框架
4.2.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运行机制设计
4.3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4.3.1 奠定区域经济合作思想基础
4.3.2 建立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作机制
4.3.3 构建切实可行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4.3.4 打造省际边界区域多元化合作平台
4.3.5 完善经济合作的法律和制度,保证人才供应
第5章 结论
5.1 关于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思考
5.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方案的再思考
5.3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88718
【学位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行政区边缘经济研究现状
1.2.2 省际边界区域研究现状
1.2.3 省际边缘型城市竞争合作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3.2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
1.3.3 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
1.3.4 对比分析方法
1.4 创新点、重点与难点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重点与难点
第2章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概述
2.1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内涵
2.1.1 省际边界区域定义
2.1.2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内涵
2.2 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
2.2.1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
2.2.2 两区域经济理论
2.2.3 相互依赖理论
2.2.4 合作博弈与竞合理论
2.2.5 区域整合理论
2.3 区域经济合作实证借鉴
2.3.1 北美自由贸易区
2.3.2 长三角经济圈
第3章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分析与评价
3.1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3.1.1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对象界定
3.1.2 辽宁省北部边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3.1.3 吉林省南部边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3.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比较分析
3.2.1 资源禀赋的异同分析
3.2.2 经济联系相关程度分析
3.2.3 产业结构比较分析
3.2.4 特色产业对比分析
3.2.5 市场化指数
3.3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制约因素分析
3.3.1 共性因素分析
3.3.2 个性因素分析
第4章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方案构想
4.1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
4.1.1 区域合作模式及其类型分析
4.1.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选择
4.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运行机制
4.2.1 区域经济合作运行机制框架
4.2.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运行机制设计
4.3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建议
4.3.1 奠定区域经济合作思想基础
4.3.2 建立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协作机制
4.3.3 构建切实可行的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4.3.4 打造省际边界区域多元化合作平台
4.3.5 完善经济合作的法律和制度,保证人才供应
第5章 结论
5.1 关于省际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思考
5.2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方案的再思考
5.3 辽-吉边界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彪;;我国省际经济合作决策制度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4期
2 安树伟;母爱英;;省级“行政区边缘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6期
3 熊曦;吴冬霞;曹姣;;关于我国“行政区经济”的思考[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3期
4 车冰清;朱传耿;杜艳;沈正平;;基于产业联动的区域经济合作潜力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4期
5 张群;;制约区域经济合作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及法律对策[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9期
6 张广德;周子鑫;朱传耿;;我国省际边缘型城市竞合研究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0年06期
7 姜海宁;谷人旭;;边界区域整合理论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3期
8 周文贵;北美自由贸易区:特点、运行机制、借鉴与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01期
9 于美霞;赵国杰;;跨行政区治理:区域农业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J];中国农机化;2009年06期
10 刘吉昌;卢玉;;我国行政区际经济合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霍日辉;东北区域市场一体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小波;圈层经济结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88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8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