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中、日、韩三国反贫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15:18
   中国是有着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是全球反贫困事业的重要行动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持久的和富有成效的扶贫开发计划。1978—200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61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8%,农村贫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都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在城市,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中国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是全球唯一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并探索出了符合中国自己国情的扶贫开发之路。但是在贫困人口减少的同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中国社会现在正处于一个转轨时期,贫富分化的的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失业问题等都可能导致新的贫困。目前中国正在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缓解贫困就是其中一个迫切的课题,也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借助社会资本的理论来探讨反贫困的思路,把信任的缺失、沟通和联系的减少,行为准则的不规范作为产生贫困的原因之一。着重讨论了关系型社会资本和制度型社会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同时吸收国外的社会资本发展情况和国外政府反贫困经验,为我国的社会资本发展和政府政策反贫困政策提供借鉴。 文章的绪论中,主要提到了社会资本和贫困的分类和定义,以及社会资本反贫困的功能。通过对社会资本定义的梳理,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学者通过社会组织、资源、网络关系等对社会资本进行了定义,每一个定义都有其合理性,从某一个方面揭示了社会资本的内涵,但是又都有其共同的特征:存在于社会之中,并且作用于社会中人们的网络关系、价值观、社会制度、习惯等方面,它是公有的财产,在社会生活中促进人们的信任和合作,有助于较少交易成本和构建和谐社会。但是社会资本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需要我们从一个多角度的观点来看待它,所以我们对于社会资本要进行一个合理的引导。同样对于贫困,我们认为困不仅表现为物质的匮乏和收入的低水平,还涉及到人文、能力、自由发展等方面受到的限制。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边缘性贫困,即由于缺乏社会资本所导致的贫困。在社会资本反贫困方面,我们强调的是社会资本的一个保障功能,由这种保障功能来减少贫困的发生。 在文章的第二个部分,主要通过文献的梳理,对社会资本的定义、分类和功能进行了阐述。 本文的第三部分,主要讲了中国的社会资本反贫困。首先介绍了中国社会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中国社会中,由于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亲缘关系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亲缘关系包括自己的直系亲属,由直系亲属衍生的间接亲属等关系。当然扩大的亲缘关系中还包括自己的同学、老师和朋友等。在中国还有一种社会资本的重要表现形式那就是地缘关系,在农耕社会,地缘关系主要靠土地来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小社会,比如说村庄这种形式,人们局限于这样的一个范围,人员流动也比较小,并且与血缘关系相互渗透,一般来说,地域上的远近就反映了关系的亲疏。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1)网络对社会资本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中国在工业化的工程中,传统的血缘和地缘的人际关系在减弱。(3)城市化的进程和户籍改革,使传统的城乡分割变得模糊。其次,我们主要谈论了社会资本在农村反贫困当中的运用,以改革开放过后的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农村的集体经济为例,前者我们证明了改革重视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本中血缘的关系,同时解放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的社会资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农村的改革也表明,经济活动只有利用既有的社会资本存量,才能获得最优的效果。后者我们验证了社会资本有助于减少协调的成本和提高贫困人口的社会资本。接下来运用了一个简单的博弈的模型,对这两个例子进行了解释。最后谈了一下社会资本在城市反贫困中的运用。 第四部分,谈到了日本的社会资本。首先也是讲到了日本的贫困现状,日本经济在上个世纪滞涨过后,日本的贫困人口有上升的一个趋势,并且出现了代际相传的一个特点。其次讲了日本的一些主要的社会关系,主要涉及日本人对“家”和“村”的看法,以及对自己身份的一种认同感,并对这种看法推而广之。这部分的最后主要谈到了社会资本在反贫困方面的表现,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1)日本社区社会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2)日本企业内的社会资本,减少了社会失业(3)日本社会资本在农村反贫困中的作用。 第五部分,谈到了韩国社会资本。首先也是谈到了韩国贫困的一个现状,最近几年,韩国经济的增长有所降低,失业率提高,韩国面临着反贫困的新的考验。其次谈到了韩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资本,在传统文化中,韩国人比较重视教育,社会等级也比较森严等几个方面。最后介绍了韩国社会资本在反贫困方面的变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韩国政府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并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韩国实行以减少贫困人口为目的的“新村运动”,减少了农村的贫困人口。(三)非政府组织在韩国减贫当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六个部分,主要是对社会资本反贫困的一个总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第一是政府的政策要和社会资本结合在一起,第二就是重视对教育的投资,第三就是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第四主要涉及个人与企业的社会资本的构建等几个方面来论述的。 文章的第七个部分,主要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通过中、日、韩三个国家的对比,我们发现每个国家的社会资本都有其不同之处,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要避免把国外社会资本的理论直接搬到中国,而不加辨别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要把国外的办法和中国的社会资本相结合。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1
【中图分类】:F124.7;F131.3;F131.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贫困的定义和分类
        1.2.2 社会资本与反贫困的联系
    1.3 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社会资本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2.1 社会资本定义
    2.2 社会资本的分类
    2.3 社会资本的功能
3. 社会资本视角下我国反贫困实践
    3.1 中国传统社会资本的主要表现形式
    3.2 中国社会资本的新的表现形式
    3.3 社会资本对农村经济和反贫困的影响
        3.3.1 中国农村贫困现状及原因
        3.3.2 中国农村的传统社会资本
        3.3.3 土地改革对农村社会资本的影响
        3.3.4 农村集体经济中的社会资本及其对反贫困的影响
        3.3.5 运用博弈论对农村社会资本反贫困的一个解释
    3.4 社会资本对城市反贫困的影响
        3.4.1 中国城市贫困现状及原因
        3.4.2 城市社会资本在反贫困中的作用
4. 日本社会资本与反贫成效
    4.1 日本贫困状况
    4.2 日本社会资本的主要形式
    4.3 日本社会资本在反贫困方面的作用
5. 韩国的社会资本与反贫成效
    5.1 韩国贫困现状
    5.2 韩国的传统文化与社会资本
    5.3 韩国的社会资本在反贫困方面的作用
6. 对社会资本反贫困的一个总结及对中国的启示
    6.1 重视政府在社会资本投资方面的作用
    6.2 企业与社会资本
    6.3 社会资本的构建需要多方的参与
    6.4 社会资本与农民融入城市问题
    6.5 降低社会资本的负面作用
7.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治勇;;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反贫困工作[J];改革与开放;2011年18期

2 陈雪峰;;社会资本培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19期

3 廖小玲;;社会资本对收入作用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4 范贤昱;孙颖洁;;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流浪儿童救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6期

5 邱敬书;;社会资本的界定与发展困境——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比较[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4期

6 罗磊;卢伟航;陈磊;;中小企业银行融资相关社会资本的测量[J];金融经济;2011年12期

7 张晶;;知识型团队社会资本与知识共享的关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8 高世雷;;地方政府改革的新思想——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9 李利;;我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以及社会资本的提升——以草根非政府组织天津“太阳村”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10 胥维真;;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两大要素模型及意义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伟;社会资本对集群内企业跨地域转移行为的影响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2 邢小明;新员工社会化、社会资本、组织承诺关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吴青熹;变革型领导、社会资本与协同创新组织学习的视角[D];南京大学;2011年

4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徐礼伯;社会资本对联盟动态稳定的作用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巩英春;当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文化资本批判[D];吉林大学;2011年

7 易剑东;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8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9 于剑波;企业行动者的社会资本与社会成本[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方敏;宗教归信与社会资本[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丹;城市私营企业主社会资本与企业发展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薛芳芳;社会资本与契约稳定性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静;农村产业集群的在线社会资本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牧兰;以社会资本理论的角度分析牧区开矿过程中的牧民城市化问题[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颜烨;转型中国社会资本生成条件和机制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黄甲寅;农村个体工商户经营活动中社会资本运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7 王凡荣;外来民工个体经营的社会资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鹏庭;上海新兴城市青年团体的内部交往关系和社会参与[D];复旦大学;2010年

9 张晨;制度分析视野中的社会资本与现代国家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03年

10 刘华;社会资本理论视野下的政府绩效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88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888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7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