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动力结构研究 ——以江苏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12 00:24
县域经济是我国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是具有行政区划性质的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不但影响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较快的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和民生发展,是我们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有力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随着资源耗费、劳动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上涨,县域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环境、精神发展的需求日益提高。因此,发展县域不仅要求经济层面的发展,而且要求县域社会发展也跟上步伐。对于以前形成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也要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和发展,县域经济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在依靠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必须依靠自身优势,整合内部资源,走内源型发展道路。研究县域经济内源发展的动力结构,与已有研究角度不同,将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按照动力主体的不同分解为农户(及居民)行为、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研究他们的行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内源发展理论是近儿年来新兴起的一种理论,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更加很少运用到现实经济中,在梳理了日前国内外学者对内源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总结概括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中内...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1.3 研究的假设与假说
1.3.1 研究假设
1.3.2 研究假说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县域与县域经济
2.1.2 动力与动力结构
2.1.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
2.2.2 内源型发展理论
2.2.3 动力结构的理论
3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动力结构的一般分析
3.1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动力结构解析
3.1.1 县域经济的动力主体
3.1.2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动力结构的含义
3.2 县域经济内源发展的动力结构分析
3.2.1 县域经济发展的农户(及居民)行为
3.2.2 县域经济发展的企业行为
3.2.3 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
3.3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4 江苏县域内源型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江苏县域内源型发展的现状
4.1.1 江苏县域发展的概况
4.1.2 江苏县域发展的情况
4.2 影响江苏县域经济内源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
4.2.1 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4.2.2 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一般路径
5.1 内源型发展的路径解析
5.2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在我国的实践
5.2.1 以资源为基础的县域经济发展
5.2.2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
5.3 县域经济内源发展的路径选择
5.3.1 县域居民发展路径的选择
5.3.2 县域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5.3.3 县域政府发展路径的选择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6.2.1 县域经济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结合
6.2.2 县域经济发展要注重内源发展和外源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内源型发展理论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 潘黎媛,吴仲会.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03)
[2]内生或内源性发展理论[J]. 邓万春. 理论月刊. 2011(04)
[3]基于县域农业特色的农民创业发展探讨——以常德市为例[J]. 刘永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03)
[4]从外源工业化走向内源城市化——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结构[J]. 张弛,张曙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5]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机制研究综述[J]. 陈建明. 经济纵横. 2010(12)
[6]内源发展与外源发展: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J]. 范从来,赵永清. 阅江学刊. 2010(06)
[7]转变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与制度安排[J]. 秦兴方,汪桥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8]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J]. 张继梅. 农业经济. 2010(11)
[9]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新思路[J]. 辜胜阻,李华,易善策. 经济纵横. 2010(02)
[10]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述评[J]. 王志刚,黄棋. 教学与研究. 2009(03)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县域经济影响因素分析[D]. 程勇.安徽农业大学 2007
[2]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阎中洋.郑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29948
【文章来源】:扬州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1.3 研究的假设与假说
1.3.1 研究假设
1.3.2 研究假说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县域与县域经济
2.1.2 动力与动力结构
2.1.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
2.2.2 内源型发展理论
2.2.3 动力结构的理论
3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动力结构的一般分析
3.1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动力结构解析
3.1.1 县域经济的动力主体
3.1.2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动力结构的含义
3.2 县域经济内源发展的动力结构分析
3.2.1 县域经济发展的农户(及居民)行为
3.2.2 县域经济发展的企业行为
3.2.3 县域经济发展的政府行为
3.3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4 江苏县域内源型发展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1 江苏县域内源型发展的现状
4.1.1 江苏县域发展的概况
4.1.2 江苏县域发展的情况
4.2 影响江苏县域经济内源发展因素的实证分析
4.2.1 指标的选取和模型的建立
4.2.2 县域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的一般路径
5.1 内源型发展的路径解析
5.2 县域经济内源型发展在我国的实践
5.2.1 以资源为基础的县域经济发展
5.2.2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
5.3 县域经济内源发展的路径选择
5.3.1 县域居民发展路径的选择
5.3.2 县域企业发展路径的选择
5.3.3 县域政府发展路径的选择
6 结论与启示
6.1 结论
6.2 启示
6.2.1 县域经济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结合
6.2.2 县域经济发展要注重内源发展和外源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内源型发展理论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 潘黎媛,吴仲会.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03)
[2]内生或内源性发展理论[J]. 邓万春. 理论月刊. 2011(04)
[3]基于县域农业特色的农民创业发展探讨——以常德市为例[J]. 刘永建.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03)
[4]从外源工业化走向内源城市化——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结构[J]. 张弛,张曙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1)
[5]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机制研究综述[J]. 陈建明. 经济纵横. 2010(12)
[6]内源发展与外源发展:苏州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J]. 范从来,赵永清. 阅江学刊. 2010(06)
[7]转变江苏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与制度安排[J]. 秦兴方,汪桥红.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6)
[8]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农民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J]. 张继梅. 农业经济. 2010(11)
[9]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点新思路[J]. 辜胜阻,李华,易善策. 经济纵横. 2010(02)
[10]内生式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述评[J]. 王志刚,黄棋. 教学与研究. 2009(03)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县域经济影响因素分析[D]. 程勇.安徽农业大学 2007
[2]县域经济与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 阎中洋.郑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29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029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