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以伦敦、纽约、东京、上海为例
发布时间:2021-03-16 13:44
鲍莫尔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认为服务业是制约城市经济增长的行业,通过对部分发达国家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先进的服务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因为采用先进技术而有所改善。然而在现实中,以生产者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金融中心并没有出现经济增长率随着服务业比重的上升而下降的情况,反而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部门。研究生产者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把握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促进各产业间均衡发展。伦敦、纽约、东京作为全球金融城市的典型代表,其生产者服务业发展轨迹以及衍变模式对上海市“两个中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鲍莫尔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可以看出经济增长率并不一定随着服务业产出比重的上升而降低,“成本病”现象会因为生产者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消失。同时生产者服务业从两个方面影响经济增长:一方面是生产者服务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直接影响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是生产者服务业提供的知识技术类中间产品通过影响其他部门的产出,从而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在生产者服务业生产率的增长率较低时,它的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具有补偿效应。伦敦、纽约、东京三个金融城市的生产者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相对较高,生产者...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主要内容与分析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服务业阻碍经济增长的文献
2.2 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文献
2.3 关于产业空心化的文献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模型建立与统计分析
3.1 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
3.2 对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的拓展
3.3 伦敦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3.4 纽约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3.5 东京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3.6 上海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第四章 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4.1 伦敦数据对模型的实证检验
4.2 纽约数据对模型的实证检验
4.3 东京数据对模型的实证检验
4.4 上海数据对模型的实证检验
4.5 上海市生产者服务业关联度分析
4.6 产业空心化问题的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本文的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 田家林,韩锋. 工业技术经济. 2010(10)
[2]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J]. 马云泽,刘春辉. 商业研究. 2010(05)
[3]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形成原因分析[J]. 池仁勇,周斯婷. 未来与发展. 2008(12)
[4]上海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 陈文锋,平瑛. 统计与决策. 2008(10)
[5]以总部经济消除中心城市产业空心化——兼论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J]. 王征.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7(04)
[6]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 陈保启,李为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06)
[7]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 梁颖,罗霄.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05)
[8]服务消费偏好、人力资本积累与“服务业之谜”破解:Pugno模型拓展及基于中国的数值模拟[J]. 程大中,汪蕊. 世界经济. 2006(10)
[9]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J]. 徐瑛,陈秀山,刘凤良. 经济研究. 2006(08)
[10]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 吕政,刘勇,王钦. 中国工业经济. 2006(08)
本文编号:3086134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主要内容与分析思路
1.3 研究方法
1.4 可能的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服务业阻碍经济增长的文献
2.2 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的文献
2.3 关于产业空心化的文献
2.4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模型建立与统计分析
3.1 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
3.2 对鲍莫尔非均衡增长模型的拓展
3.3 伦敦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3.4 纽约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3.5 东京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3.6 上海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统计分析
第四章 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4.1 伦敦数据对模型的实证检验
4.2 纽约数据对模型的实证检验
4.3 东京数据对模型的实证检验
4.4 上海数据对模型的实证检验
4.5 上海市生产者服务业关联度分析
4.6 产业空心化问题的研究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本文的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 田家林,韩锋. 工业技术经济. 2010(10)
[2]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J]. 马云泽,刘春辉. 商业研究. 2010(05)
[3]伦敦金融服务业集群形成原因分析[J]. 池仁勇,周斯婷. 未来与发展. 2008(12)
[4]上海金融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 陈文锋,平瑛. 统计与决策. 2008(10)
[5]以总部经济消除中心城市产业空心化——兼论城市产业结构的提升[J]. 王征.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7(04)
[6]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 陈保启,李为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6(06)
[7]金融产业集聚的形成模式研究:全球视角与中国的选择[J]. 梁颖,罗霄.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6(05)
[8]服务消费偏好、人力资本积累与“服务业之谜”破解:Pugno模型拓展及基于中国的数值模拟[J]. 程大中,汪蕊. 世界经济. 2006(10)
[9]中国技术进步贡献率的度量与分解[J]. 徐瑛,陈秀山,刘凤良. 经济研究. 2006(08)
[10]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 吕政,刘勇,王钦. 中国工业经济. 2006(08)
本文编号:3086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086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