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2 22:23
  本文运用辽宁省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劳动生产率作为核心控制变量,控制LAND变量和CAPITAL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回归结果表明:衡量创新的核心变量劳动生产率对辽宁经济增长作用在0.5左右,通过显著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土地LAND对于人均GDP创新性不足,但人均资本CAPITAL对于辽宁省经济增长的创新性非常显著。农业部门应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提高农业创新能力,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均资本投入不足是制约辽宁省经济长期增长的原因。应大力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吸引人才就业,为辽宁老工业基地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推行科学家提升土地生产力工程项目,提高土地创新水平。 

【文章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20)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辽宁省每年人均资本情况图

统计图,劳动生产率,辽宁省,统计图


从图2可以看出,1985年到2016年,辽宁省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最高,远远高于总生产率和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总生产率曲线与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曲线交织在一起,比较相似。劳动生产率最低的为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说明辽宁省农业部门应该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提高农业创新能力,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图3 辽宁省每年人均资本情况图

维度,辽宁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增速向中高增速转变、供需两侧矛盾向结构优化转变和要素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创新指在现有成果基础上,运用知识体系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并且对相关产业有示范作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关于创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辛向阳(2016)认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是创新的“四个维度”。清华大学胡鞍钢(2016)认为创新处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发展位列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社会价值的全面创新,创新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核心,创新发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石。三江学院肖文圣(2018)认为创新驱动的核心是创新,根本是人才,目标是经济发展,是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实证研究认为我国硬创新效应相对不足,为软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复旦大学杜宇玮(2018)认为中国应当培育中高端本土消费市场、促进传统产业政策向创新政策转型来突破创新驱动困境,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赵志耘(2014)从经济增长的需求端和供给端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结合方式的改进来发展经济潜力巨大,而这三方面都要依靠创新才能实现。辽宁省委政研室李万军(2015)认为辽宁省应该促进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文化的形成,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全链条和贯通式创新平台。沈阳工业大学冯荣凯(2014)认为加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促进产业和区域联动创新。毛泽等(2015)认为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和创新不足等问题仍然是制约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因素。辽宁省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区域合作。卢萍(2018)认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核心是改革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目的。“四个着力”、“四个驱动”和“三个推进”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全面转型振兴的重要战略思想。郭浩淼和崔日明(2016)认为辽宁省应该加快自贸区建设和构建开放型经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图1)二、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面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战略思想的时代意义[J]. 卢萍.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2]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效应的统计研究[J]. 肖文圣.  价值工程. 2018(23)
[3]中国何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基于创新驱动视角的考察[J]. 杜宇玮.  江海学刊. 2018(04)
[4]创新发展的四大维度[J]. 辛向阳.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6(02)
[5]创新发展: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J]. 胡鞍钢,张新.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6(02)
[6]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挑战与对策——以辽宁老工业基地为例[J]. 郭浩淼,崔日明,孟令岩.  经济纵横. 2016(01)
[7]辽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情况及对策分析[J]. 冯荣凯,尹博,夏茂森.  辽宁经济. 2014(10)
[8]创新驱动发展:从需求端走向供给端[J]. 赵志耘.  中国软科学. 2014(08)



本文编号:3094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094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8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