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理论的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16 14:18
物流与经济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可以是相互抑制的关系。如果属于相互促进的关系,那么就存在着:一方面,物流产业的发展,可以扩大市场范围,促进社会进一步的专业化分工,优化产业结构,丰富产业形态;可以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地区招商引资与外资的流入;可以降低社会经济运行成本,形成规模效应,优化区域经济增长模式;还可以加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等。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的划分越来越细化,这就促进了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环节——流通业的发展,增加了对物流产业的需求,加速了物流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状况还能决定物流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等。所以,要想保持两者的相互促进关系,促进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了解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协调发展的状况与趋势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以江西省为例,研究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在2000-2009年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主要的研究内容分为如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由第一、二、三、四章的内容组成。对本文研究范围、对象进行界定;对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评析;并介绍了灰色理论及协调发展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对江...
【文章来源】: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灰色理论及协调发展相关理论基础
2.1 灰色理论
2.1.1 灰数及其运算
2.1.2 灰色预测模型
2.1.3 灰色关联模型
2.2 物流与物流产业内涵
2.2.1 物流的含义
2.2.2 物流产业的含义
2.2.3 物流产业的特征
2.3 协调发展的理论
2.3.1 协调的内涵
2.3.2 发展的内涵
2.3.3 协调发展的内涵
2.3.4 协调发展的原理
第三章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江西省发展物流产业的经济环境分析
3.1.1 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发展
3.1.2 经济结构逐步改善
3.1.3 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1.4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3.2 江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
3.2.1 交通运输迅猛发展
3.2.2 物流规模越来越大
3.2.3 物流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第四章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4.1 江西省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4.1.1 发展基础要素作用机理
4.1.2 发挥关联产业支撑作用机理
4.2 江西省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作用机理
4.2.1 需求作用机理
4.2.2 物质保障作用机理
第五章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研究
5.1 两者协调发展主要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1.1 江西省物流产业评价指标的选取
5.1.2 江西省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5.1.3 数据来源
5.2 江西省2000-2009 年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关联强度测定
5.2.1 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关联度测定
5.2.2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度的测定与分析
5.3 江西省2000-2009 年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协调性判断
5.3.1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度演变的特征
5.3.2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度的测算
5.4 未来十年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趋势预测
5.4.1 预测模型GM(1,1)的建立与说明
5.4.2 结果分析
第六章 促进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6.1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奠定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
6.1.1 科学优化经济结构
6.1.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6.1.3 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6.2 提高经济总量,扩大物流需求
6.2.1 联合中部其他各省,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6.2.2 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6.2.3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高水平人才
6.3 刺激物流需求,促进社会专业化发展
6.3.1 做好物流需求预测,节约资源
6.3.2 有针对性地发展物流产业,满足个性化需求
6.3.3 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建设
6.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供给能力
6.4.1 整合利用现有设施设备
6.4.2 完善物流运输体系
6.4.3 实行多元投资模式
6.4.4 合理规划与利用现有物流园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 王珍珍,陈功玉.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03)
[2]江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 甘卫华,汪娟. 商业时代. 2010(17)
[3]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的空间相关性分析[J]. 邵扬,骆振华,姚微娜. 商业时代. 2010(09)
[4]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张晓棠,宋元梁,荆心. 经济问题. 2010(01)
[5]基于AHP/DEA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性评价[J]. 巩建国,过秀成,何明,吴才锐,过利超. 物流技术. 2010(01)
[6]中部地区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沈飞飞,徐健. 商业时代. 2009(35)
[7]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 蓝必华. 南方论刊. 2009(09)
[8]基于灰色理论的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分析[J]. 张晓红,戴昌钧.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9]基于投入产出的辽宁省物流业经济影响分析[J]. 肖青,张彩凤,姜俞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广西现代物流作用于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J]. 殷继勇,唐琮沅. 中国市场. 2009(06)
博士论文
[1]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刘爽.中南大学 2010
[2]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邵扬.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江西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 何青磊.南昌大学 2009
[2]我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 倪蔚颖.浙江工商大学 2008
[3]中部地区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蒋力涌.湖南大学 2008
[4]江西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D]. 张俊.华东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41592
【文章来源】: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灰色理论及协调发展相关理论基础
2.1 灰色理论
2.1.1 灰数及其运算
2.1.2 灰色预测模型
2.1.3 灰色关联模型
2.2 物流与物流产业内涵
2.2.1 物流的含义
2.2.2 物流产业的含义
2.2.3 物流产业的特征
2.3 协调发展的理论
2.3.1 协调的内涵
2.3.2 发展的内涵
2.3.3 协调发展的内涵
2.3.4 协调发展的原理
第三章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江西省发展物流产业的经济环境分析
3.1.1 经济总量持续稳定发展
3.1.2 经济结构逐步改善
3.1.3 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1.4 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3.2 江西省物流业发展现状
3.2.1 交通运输迅猛发展
3.2.2 物流规模越来越大
3.2.3 物流园区建设快速发展
第四章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
4.1 江西省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4.1.1 发展基础要素作用机理
4.1.2 发挥关联产业支撑作用机理
4.2 江西省经济发展对物流产业的作用机理
4.2.1 需求作用机理
4.2.2 物质保障作用机理
第五章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研究
5.1 两者协调发展主要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1.1 江西省物流产业评价指标的选取
5.1.2 江西省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的选取
5.1.3 数据来源
5.2 江西省2000-2009 年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关联强度测定
5.2.1 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关联度测定
5.2.2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度的测定与分析
5.3 江西省2000-2009 年物流产业与经济的协调性判断
5.3.1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度演变的特征
5.3.2 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度的测算
5.4 未来十年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趋势预测
5.4.1 预测模型GM(1,1)的建立与说明
5.4.2 结果分析
第六章 促进江西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6.1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奠定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
6.1.1 科学优化经济结构
6.1.2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6.1.3 加快发展第二产业
6.2 提高经济总量,扩大物流需求
6.2.1 联合中部其他各省,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6.2.2 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提高整体经济实力
6.2.3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培养高水平人才
6.3 刺激物流需求,促进社会专业化发展
6.3.1 做好物流需求预测,节约资源
6.3.2 有针对性地发展物流产业,满足个性化需求
6.3.3 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建设
6.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供给能力
6.4.1 整合利用现有设施设备
6.4.2 完善物流运输体系
6.4.3 实行多元投资模式
6.4.4 合理规划与利用现有物流园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制造业不同子行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协调度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 王珍珍,陈功玉.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0(03)
[2]江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关系实证研究[J]. 甘卫华,汪娟. 商业时代. 2010(17)
[3]区域经济增长与物流的空间相关性分析[J]. 邵扬,骆振华,姚微娜. 商业时代. 2010(09)
[4]基于模糊评价法的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 张晓棠,宋元梁,荆心. 经济问题. 2010(01)
[5]基于AHP/DEA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性评价[J]. 巩建国,过秀成,何明,吴才锐,过利超. 物流技术. 2010(01)
[6]中部地区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 沈飞飞,徐健. 商业时代. 2009(35)
[7]物流产业对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J]. 蓝必华. 南方论刊. 2009(09)
[8]基于灰色理论的我国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分析[J]. 张晓红,戴昌钧.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9]基于投入产出的辽宁省物流业经济影响分析[J]. 肖青,张彩凤,姜俞竹.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广西现代物流作用于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J]. 殷继勇,唐琮沅. 中国市场. 2009(06)
博士论文
[1]我国物流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 刘爽.中南大学 2010
[2]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 邵扬.吉林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江西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 何青磊.南昌大学 2009
[2]我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 倪蔚颖.浙江工商大学 2008
[3]中部地区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 蒋力涌.湖南大学 2008
[4]江西省“交通运输—区域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D]. 张俊.华东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41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14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