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金融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6 20:18
  基于设区市层面数据,第一,本文证实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适用于中国,且最优金融结构是通过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来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第二,该文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发现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可见我国实际金融结构偏于最优金融结构,发展资本市场十分必要。本研究也为衡量金融结构缺口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省际层面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两个层面数据都表现出一致的结论,提高了本文结论可信度。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问题.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7 页

【部分图文】:

金融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实证研究


第三门槛估计值

示意图,金融结构,经济增长,潜力


一国的融资结构与其国内产业在世界产业链的地位相关,那些位于世界产业链上游,处于技术最前沿的国家,国内直接融资比例更高。这是因为这些国家的企业所面临的技术创新风险更高,企业更侧重于通过金融市场融资。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比重的上升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直接融资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根据上文分析结果,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如图6)。图6中FS*是最优金融结构,横轴FS代表实际金融结构,即直接融资比重/间接融资比重,Y代表经济增长潜力。要直接测度一国实际金融结构对最优金融结构的偏离是很困难的,但是本文提出了一种更简便的思路。定义金融结构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之比,如果一个经济体的直接融资比重提高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且提高间接融资比例并不能持续显著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就说明此时实际金融结构是处于最优金融结构左方;反之,如果提高间接融资比重更有利于经济增长(且提高间接融资比重不能持续显著促进经济发展时),就说明实际金融结构处在最优金融结构的右方。(一)模型设定

门槛,估计值,三门


第二门槛估计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最优金融结构的视角[J]. 邵汉华,LIU Yaobin.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8(03)
[2]金融结构是否存在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基于GMM对跨国面板样本的经验检验[J]. 闫斐.  财贸研究. 2017(10)
[3]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构效应——基于META回归分析方法[J]. 彭俞超,朱映惠,顾雷雷.  南开经济研究. 2017(05)
[4]最优金融结构的存在性、动态特征及经济增长效应[J]. 张成思,刘贯春.  管理世界. 2016(01)
[5]经济增长进程中金融结构的边际效应演化分析[J]. 张成思,刘贯春.  经济研究. 2015(12)
[6]最优金融结构与金融结构缺口研究[J]. 张建平.  吉林金融研究. 2015(01)
[7]产业结构、风险特性与最优金融结构[J]. 龚强,张一林,林毅夫.  经济研究. 2014(04)
[8]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最优金融结构存在吗?——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GMM估计[J]. 尹雷,赫国胜.  上海金融. 2014(02)
[9]中国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基于2001年2010年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 季益烽.  现代管理科学. 2014(01)
[10]金融结构与经济发展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J]. 林毅夫,徐立新,寇宏,周叶菁,裴思纬.  金融监管研究. 2012(03)



本文编号:3142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142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c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