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4-22 19:06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十八大以来,中央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明确了其在经济新常态下促进经济转型、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区别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仅涉及城镇人口比重,还注重城镇化建设质量的提升,包括民生、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生态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将新型城镇化分为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四项综合指标,其中每个综合指标都包含了若干相关衡量指标。然后运用熵权法对各衡量指标进行客观赋权,并通过加权得到新型城镇化的四项综合指标。此外,基于地区差异,本文还分别计算出东、中、西部地区四项城镇化综合指标进行相互比较,力求能够科学、全面地反映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产业结构升级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引导经济增长的高速通道,如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是突破我国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本文运用产业结构高级化率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并引入控制变量来构建新型城镇化四项综合指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率之间的动态面板模型(GMM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正向推动三个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社会城镇化正向推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而环境城镇化正向推动东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控制变量中科学文化财政支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效应;金融业发展积极促进东中部地区产业发展;而滞后一阶的产业结构升级则对各地区产业发展都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相反,市场化程度对三个地区产业发展的作用却截然不同,其对中部地区起抑制作用,对西部地区其促进作用,而对东部地区作用不显著。最后,本文通过得到的实证数据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各地区产业结构不同影响的原因,并针对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产业结构升级 熵权法 GMM估计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F121.3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8
- 1 绪论8-15
-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8-9
- 1.1.1 选题背景8
- 1.1.2 研究问题提出8-9
- 1.2 研究意义与目标9-11
- 1.2.1 研究意义9-10
- 1.2.2 研究目标10-11
- 1.3 研究思路、结构框架及方法11-15
- 1.3.1 研究思路11-12
- 1.3.2 结构框架12-13
- 1.3.3 研究方法13-15
- 2 文献综述15-25
- 2.1 相关概念综述15-18
- 2.1.1 产业结构升级15-16
- 2.1.2 新型城镇化16
- 2.1.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16-18
-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8-24
- 2.2.1 产业结构研究18-20
- 2.2.2 新型城镇化研究20-22
- 2.2.3 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研究22-24
-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24-25
- 3 基于熵权法的我国新型城镇化测度25-36
- 3.1 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25-29
- 3.1.1 新型城镇化框架体系25-27
- 3.1.2 指标选取27-29
- 3.2 基于熵权法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29-36
- 3.2.1 熵权法概念29-30
- 3.2.2 数据选取30
- 3.2.3 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数描述30-36
- 4 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36-44
- 4.1 产业结构升级指标36-38
- 4.1.1 指标选取36
- 4.1.2 产业结构升级指标统计描述36-38
- 4.2 实证模型构建38-41
- 4.2.1 变量选取38-39
- 4.2.2 解释变量相关性检验39-40
- 4.2.3 实证模型40-41
- 4.3 实证结果检验41-42
- 4.4 实证结果分析42-44
- 5 研究结论与展望44-46
- 5.1 研究结论44
- 5.2 政策建议44-45
- 5.3 研究展望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春梅;张小林;吴启焰;李红波;;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1期
2 陈s,
本文编号:321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