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都市圈形成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21 08:43
20世纪50年代以来,都市圈在各国相继出现并逐步完善,成为现代城市体系发展的新方向。本文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都市圈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都市圈的基本特征和实践意义,并论述了福州大都市圈的发展优势,然后,借鉴城市断裂点理论划分了福州都市圈的影响范围,进而通过经济距离、经济引力和场强三大指标的定量测算与定性分析,划定了现阶段福州大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以福州市区为中心呈现三圈层体系,从内到外分别为中心区,内圈层、外圈层。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探讨了福州大都市圈的形成机理,一是区域区位条件和经济社会背景的影响,二是行政区划变更、城市规划调整、基础设施的建设对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推动作用,三是外商投资、人口郊区化、区域内城市主动合作和产业链和产业聚集对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推动作用。最后,在借鉴国内外都市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福州大都市圈进一步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推进福州大都市圈健康、持续发展的建议措施。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都市圈理论与都市圈研究综述
1.2.1 都市圈的理论基础
1.2.1.1 增长极理论
1.2.1.2 核心—边缘理论
1.2.1.3 中心地理论
1.2.1.4 空间结构理论
1.2.1.5 产业集群理论
1.2.2 国内外都市圈研究综述
1.2.2.1 国外都市圈研究进展
1.2.2.2 国内都市圈研究进展
1.2.3 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内容
1.3.4 数据来源
2 都市圈的主要特征和实践意义
2.1 都市圈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2.1.1 都市圈的概念
2.1.2 都市圈的主要特征
2.2 都市圈的实践意义
3 福州大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界定
3.1 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界定方法
3.1.1 国外比较典型的划分方法
3.1.2 我国的都市圈划分实践
3.1.3 福州大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方法
3.2 福州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初步划分
3.2.1 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选择
3.2.2 经济距离计算
3.2.3 引力和场强计算
3.3 福州大都市圈的空间范围
3.3.1 计算过程与初步结果
3.3.2 福州大都市圈空间范围相关分析
4 福州大都市圈形成机理的初步分析
4.1 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区域背景
4.1.1 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区位条件
4.1.2 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经济社会背景
4.2 政府对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影响作用
4.2.1 行政区划的变更
4.2.2 城市规划的调整
4.2.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3 市场对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烘托作用
4.3.1 外商投资
4.3.2 人口郊区化
4.3.3 区域内城市主动合作
4.3.4 产业链和产业集聚
5 国内外都市圈发展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都市圈发展的经验借鉴
5.1.1 充分发挥权威协调机构的宏观管理和协调作用
5.1.2 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关系
5.1.3 积极构建分工与协作发展体系
5.1.4 建设强有力的都市圈核心城市
5.1.5 发展综合性和网络化的交通基础设施
5.2 国内都市圈发展的经验借鉴
6 推进福州大都市圈健康、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6.1 福州大都市圈发展的总体思路
6.2 推进福州大都市圈发展的具体建议措施
6.2.1 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6.2.2 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6.2.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6.2.4 提升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6.2.5 建立都市圈协调机构,加强城市合作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心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以福州市为例[J]. 郑永平,郑庆昌. 科技和产业. 2009(04)
[2]加快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精心打造拉动内需的动力源[J]. 戚建庄.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09(03)
[3]统筹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蔡雪雄. 林业经济问题. 2008(01)
[4]近十年福州市人口空间变化分析[J]. 陈芝钦. 福建建筑. 2008(02)
[5]谈厦门的中心城市地位[J]. 赵建明. 中国统计. 2007(09)
[6]“圈层”经济结构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经济地理学产业集聚理论的分析框架[J]. 吴小波,曾铮. 产业经济研究. 2007(02)
[7]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郑州市为例[J]. 郭蕾. 经济经纬. 2007(02)
[8]发挥中心城市聚集辐射作用 助推海西经济区建设发展[J]. 陈光政. 福建金融. 2006(08)
[9]试论我国城市圈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J]. 唐茂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6(06)
[10]论中心城区的经济优势与特色经济发展[J]. 丘勇才,罗乐勤. 统计与决策. 2006(11)
博士论文
[1]上海城市圈层结构研究[D]. 刘磊.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 吴晓隽.复旦大学 2006
[3]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D]. 胡建渊.同济大学 2005
[4]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D]. 苗建军.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杭州都市圈形成与发展研究[D]. 罗成书.浙江大学 2010
[2]西安都市圈发展战略研究[D]. 李博.西北工业大学 2006
[3]论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D]. 林奇涵.福建师范大学 2005
[4]重庆市与其他三直辖市经济差异研究[D]. 高敏.重庆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94702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都市圈理论与都市圈研究综述
1.2.1 都市圈的理论基础
1.2.1.1 增长极理论
1.2.1.2 核心—边缘理论
1.2.1.3 中心地理论
1.2.1.4 空间结构理论
1.2.1.5 产业集群理论
1.2.2 国内外都市圈研究综述
1.2.2.1 国外都市圈研究进展
1.2.2.2 国内都市圈研究进展
1.2.3 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内容
1.3.4 数据来源
2 都市圈的主要特征和实践意义
2.1 都市圈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2.1.1 都市圈的概念
2.1.2 都市圈的主要特征
2.2 都市圈的实践意义
3 福州大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界定
3.1 都市圈的空间范围界定方法
3.1.1 国外比较典型的划分方法
3.1.2 我国的都市圈划分实践
3.1.3 福州大都市圈空间范围界定方法
3.2 福州大都市圈空间结构的初步划分
3.2.1 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选择
3.2.2 经济距离计算
3.2.3 引力和场强计算
3.3 福州大都市圈的空间范围
3.3.1 计算过程与初步结果
3.3.2 福州大都市圈空间范围相关分析
4 福州大都市圈形成机理的初步分析
4.1 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区域背景
4.1.1 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区位条件
4.1.2 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经济社会背景
4.2 政府对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影响作用
4.2.1 行政区划的变更
4.2.2 城市规划的调整
4.2.3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3 市场对福州大都市圈形成的烘托作用
4.3.1 外商投资
4.3.2 人口郊区化
4.3.3 区域内城市主动合作
4.3.4 产业链和产业集聚
5 国内外都市圈发展的经验借鉴
5.1 国外都市圈发展的经验借鉴
5.1.1 充分发挥权威协调机构的宏观管理和协调作用
5.1.2 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关系
5.1.3 积极构建分工与协作发展体系
5.1.4 建设强有力的都市圈核心城市
5.1.5 发展综合性和网络化的交通基础设施
5.2 国内都市圈发展的经验借鉴
6 推进福州大都市圈健康、协调发展的建议措施
6.1 福州大都市圈发展的总体思路
6.2 推进福州大都市圈发展的具体建议措施
6.2.1 发展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
6.2.2 招商引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6.2.3 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6.2.4 提升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提高核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6.2.5 建立都市圈协调机构,加强城市合作
7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心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以福州市为例[J]. 郑永平,郑庆昌. 科技和产业. 2009(04)
[2]加快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精心打造拉动内需的动力源[J]. 戚建庄.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09(03)
[3]统筹城乡发展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 蔡雪雄. 林业经济问题. 2008(01)
[4]近十年福州市人口空间变化分析[J]. 陈芝钦. 福建建筑. 2008(02)
[5]谈厦门的中心城市地位[J]. 赵建明. 中国统计. 2007(09)
[6]“圈层”经济结构和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经济地理学产业集聚理论的分析框架[J]. 吴小波,曾铮. 产业经济研究. 2007(02)
[7]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郑州市为例[J]. 郭蕾. 经济经纬. 2007(02)
[8]发挥中心城市聚集辐射作用 助推海西经济区建设发展[J]. 陈光政. 福建金融. 2006(08)
[9]试论我国城市圈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J]. 唐茂华.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6(06)
[10]论中心城区的经济优势与特色经济发展[J]. 丘勇才,罗乐勤. 统计与决策. 2006(11)
博士论文
[1]上海城市圈层结构研究[D]. 刘磊.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上海大都市圈的结构及功能体系研究[D]. 吴晓隽.复旦大学 2006
[3]南京都市圈可持续发展研究[D]. 胡建渊.同济大学 2005
[4]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道路[D]. 苗建军.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杭州都市圈形成与发展研究[D]. 罗成书.浙江大学 2010
[2]西安都市圈发展战略研究[D]. 李博.西北工业大学 2006
[3]论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D]. 林奇涵.福建师范大学 2005
[4]重庆市与其他三直辖市经济差异研究[D]. 高敏.重庆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947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29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