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蚕、桑、丝绸与线路遗产

发布时间:2021-08-13 11:22
  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是"农桑"组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蚕桑丝织与技艺作为世界遗产,作为"丝绸之路"的延伸,生成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世界独有,亦为中华文明的特色,蚕桑丝织已然成就了一种特殊的农业知识体系,包括蚕桑的养育与种植,形成了一整套技艺系统,值得总结和传承。借助蚕桑的"知识考古"、蚕桑的文化表述、历史文明的交流,再辅以江村的案例,可以分析"农桑-农商"之间的关系。 

【文章来源】:贵州社会科学.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认知农桑
二、表述桑蚕
三、丝绸之路
四、农桑-农商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蚕桑备览》考释[J]. 高国金.  农业考古. 2017(01)
[2]传承辉煌历史 开创灿烂明天[J]. 封槐松.  蚕桑通报. 2012(04)
[3]桑文化价值浅析[J]. 王茜龄,余亚圣,余茂德.  蚕学通讯. 2012(01)
[4]桑的文化蕴涵[J]. 顾海芳.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06)
[5]殷代的蚕桑和丝织[J]. 胡厚宣.  文物. 1972(11)



本文编号:33403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403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