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合作困境及化解研究 ——侧重于协同治理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8-20 05:09
  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方政府合作问题受到了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困境是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一大现实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地方政府合作的历程,将其划分为兴起、全面铺开、深入发展和走向规范四个阶段。然而,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合作成效却不尽如人意,在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为代表的各个经济区域内,重复建设、市场分割、地方保护、产业同构等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个体利益与区域共同利益之间的冲突这一深层次的合作困境没有得到有效的化解。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追求和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是合作困境产生的内在原因。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地方政府要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地方政府利益与区域共同利益并不完全一致,两者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一旦地方政府利益与区域共同利益发生矛盾,地方政府便会牺牲区域共同利益,使合作难以继续。因此,地方政府利益既是引发地方政府合作的根本诱因,也是导致地方政府合作困境的罪魁祸首。再加上受认知水平、信息以及决策条件不确定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地方政府的理性是有限的,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合作困境...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7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创新点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问题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区域经济
        1.2.2 地方政府
        1.2.3 合作困境
        1.2.4 协同治理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
        1.3.2 国内研究
    1.4 本文的研究计划
        1.4.1 研究目的与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1.4.4 预期创新之处
2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合作的理论基础
    2.1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合作原因的理论阐释
        2.1.1 比较优势理论
        2.1.2 要素禀赋理论
    2.2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合作性质的有关理论阐释
        2.2.1 府际关系理论
        2.2.2 竞合理论
    2.3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合作困境生成原因的理论阐释
        2.3.1 囚徒困境
        2.3.2 公地悲剧
        2.3.3 集体行动的逻辑
    2.4 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合作困境化解方式的相关理论
        2.4.1 传统区域主义理论
        2.4.2 公共选择理论
        2.4.3 新区域主义理论
        2.4.4 治理理论
        2.4.5 协同理论
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合作的历史演进与困境
    3.1 我国地方政府合作的历史演进
        3.1.1 兴起阶段(1979-1984年)
        3.1.2 全面铺开阶段(1984-1992年)
        3.1.3 深入发展阶段(1992年-2003年)
        3.1.4 走向规范阶段(2003年-)
    3.2 地方政府的合作困境——以国内三大典型区域为例
        3.2.1 长三角经济区地方政府的合作困境
        3.2.2 珠三角经济区地方政府的合作困境
        3.2.3 环渤海经济区地方政府的合作困境
        3.2.4 小结
4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合作困境的生成机理
    4.1 合作困境生成的内在动因
        4.1.1 地方政府利益最大化追求
        4.1.2 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
        4.1.3 对地方政府合作困境内在动因的模型分析
    4.2 合作困境生成的外部条件——制度诱因
        4.2.1 分权化改革催生了地方政府间的经济竞争
        4.2.2 以GDP增长率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制度为地方政府间恶性竞争提供了政治激励
        4.2.3 条块分割的政府结构为区域合作制造了障碍
        4.2.4 地方政府横向关系协调的法律制度缺失
        4.2.5 合理利益分配和补偿制度的缺失
        4.2.6 地方政府合作协调组织机构的松散化
        4.2.7 传统文化观念的制约
5 区域协同治理:地方政府合作困境化解的新途径
    5.1 现有三种地方政府合作困境化解途径的比较分析
        5.1.1 科层制模式
        5.1.2 市场化模式
        5.1.3 组织间网络
    5.2 区域协同治理的内涵、特征与优势
        5.2.1 区域协同治理的内涵
        5.2.2 区域协同治理的特征
        5.2.3 区域协同治理的优势
    5.3 区域协同治理体系
        5.3.1 区域协同治理的主体
        5.3.2 区域协同治理的客体
        5.3.3 区域协同治理的环境
    5.4 区域协同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5.4.1 经济体制转轨为区域协同治理提供了经济条件
        5.4.2 分权化改革为区域协同治理提供了社会条件
        5.4.3 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为区域协同治理创造了技术条件
        5.4.4 区域协同治理在我国区域合作实践中已初显端倪
6 国外区域治理的经验借鉴
    6.1 美国区域治理的实践
        6.1.1 政府联合会
        6.1.2 区域联盟
        6.1.3 公私伙伴关系
        6.1.4 跨地方协议
    6.2 欧盟区域治理实践
        6.2.1 构建了多层次、网络状的区域治理机构
        6.2.2 实施法制化、规范化的区域治理手段
        6.2.3 推出多样化的区域治理模式
        6.2.4 设立了促进区域平衡发展的专门基金
    6.3 启示
        6.3.1 区域治理需要广泛、平等的参与
        6.3.2 区域治理模式并非一成不变
        6.3.3 区域治理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
        6.3.4 区域治理需要稳定的资金来源
        6.3.5 区域治理需要增进团结的利益共享制度
7 我国区域协同治理的障碍与实施路径
    7.1 我国区域协同治理的主要障碍
        7.1.1 区域主体间的权力配置不合理
        7.1.2 公民社会发育不良
        7.1.3 社会信任的危机
        7.1.4 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偏低
    7.2 我国区域协同治理的实施路径
        7.2.1 合理配置公共权力
        7.2.2 建立有效的治理组织
        7.2.3 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
        7.2.4 搭建数字化的治理平台
        7.2.5 培育区域协同治理所需的社会资本
8 区域协同治理的局限性与优化
    8.1 区域协同治理的局限性
        8.1.1 区域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冲突
        8.1.2 治理主体的有限理性
        8.1.3 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冲突
        8.1.4 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冲突
        8.1.5 责任与效率的冲突
    8.2 区域协同治理的优化——引入等级制权威
9 结论与余论
    9.1 研究结论
    9.2 本文的突破之处
    9.3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本文编号:3352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52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9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