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研究 ——以合肥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20 11:51
  目前,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我国凭借巨大的市场、良好的投资政策、成本比较优势等诸多因素,成为发达地区转移产业的迁入地。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都在变化,产业链延伸很长,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进行的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也在扩大,速度也在加快。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凭借劳动力要素充裕、自然资源禀赋好、地域辽阔等,主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并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引导,有效吸收消化。这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都是有利的,也符合全国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水平升级,有利于促进全国的经济繁荣发展。处在中部地区的合肥市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突出承接地区的经济特征,不断完善产业转移承接环境,有效的吸纳产业转移。为了能够使其能长期推动承接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承接地区经济繁荣,必须对承接地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其各个主要方面,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提高和培养,这对于产业转移承接地非常重要。本文以合肥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为研究对象。第一章绪论,简要阐述了国内外产业转移的状况和影响,明确提...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的思路
    1.4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本文不足之处
第二章 承接产业转移的理论基础
    2.1 承接产业转移理论文献综述
    2.2 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内涵总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评价体系构建
    3.1 主要影响因素选择分析
    3.2 构建评价承接能力指标体系
        3.2.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3.2.2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影响因素指标选取
    3.3 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指标体系分析方法
        3.3.1 分析评价方法的选择
        3.3.2 土成分分析原理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合肥市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综合分析
    4.1 影响因素分析
    4.2 指标体系统计分析
        4.2.1 数据搜集
        4.2.2 主成分的形成及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的对策
    5.1 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5.2 加强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5.3 发挥示范区政策优势,提高承接能力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J]. 张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3)
[2]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路[J]. 程必定.  华东经济管理. 2010(04)
[3]国内外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产业承接问题研究[J]. 陶良虎.  理论月刊. 2010(01)
[4]我国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J]. 翟国涛,刘业兴.  科技信息. 2009(27)
[5]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 李芳芝,李敏.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09)
[6]安徽省融入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机遇与对策——基于比较优势的视角[J]. 马云泽,闫廷源.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4)
[7]区域产业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 范德成,王晓辉.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9(14)
[8]关于合肥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研究[J]. 秦柳.  安徽科技. 2009(07)
[9]论区际产业转移力构成要素与形成机理[J]. 周江洪,陈翥.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9(02)
[10]我国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实证比较研究[J]. 张婷婷,高新才.  青海社会科学. 2009(01)



本文编号:33534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33534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d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